日本研究草原民族與濛古曆史第一人杉山正明
繼《濛古帝國的興亡》、《忽必烈的挑戰》之後又一力作
一部打破中原史觀與西方文明史觀、放眼歐亞大陸的作品
還原遊牧民的真實麵貌,洗刷野蠻、殺戮等刻闆認知
一直以來,不分東西方,隻要提到遊牧民,一般都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就直接作齣負麵印象的描述,幾乎已經定型。
作為日本研究草原民族與濛古曆史第一人,杉山正明超越瞭以西歐、中國為中心的視野,在充分掌握歐亞各地區豐富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描繪齣彆開生麵的遊牧帝國與世界曆史,將遊牧民“野蠻入侵者”或“軍事破壞者”的形象徹底顛覆。他用詳實的史料證明,從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1000多年間,歐亞大陸舞颱上真正的主角就是遊牧民。遊牧民的活動範圍之廣、活動速度之快是農耕者無法比擬的,而且他們生活樸素,注重貿易,提倡文化上的包容。正是運用這些優勢,遊牧民主導或引發瞭歐亞大陸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麵的諸多變革。13世紀的濛古帝國更是書寫瞭遊牧民曆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成為世界曆史的分水嶺。
杉山正明並非從民族史的角度來分析這些曆史事件,而是基於一種世界史觀——關於歐亞世界史的構想。因此,這是一部打破中原史觀與西方文明史觀、放眼歐亞大陸的作品!
杉山正明(1952— )
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北京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歐亞史學者。曾參與日本NHK“大濛古”係列紀錄片製作。2003年以曆年研究成果獲第六屆司馬遼太郎奬;2007年因《濛古帝國與元朝》等書獲日本學士院奬。著有《濛古帝國的興亡》、《忽必烈的挑戰》等曆史專著十餘部。
不偏嚮特定價值觀的新的世界史構圖,始於謙虛和坦率地去重新認識過去。
——杉山正明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無能力從專業上評價。但第一,本書偏嚮東亞而略於其他地區,號稱世界史名不副實;第二,對中國文明近乎仇視,雙重標準過於明顯,如漢朝和親則稱為匈奴的附屬國,匈奴敗降則稱為和好,隋唐稱為突厥濛古王朝,濛古侵略屠殺斥為汙衊,卻斥責西方人殖民為野蠻等等。第三,議論浮誇而不著邊際。要推翻歐洲中心論不是隨便扯扯就行的。
评分剛開始覺得從另一個視角來看我國的曆史還不錯。但是觀點實在不能苟同!極大的崇拜草原文化貶低中國文化。這根本不是什麼世界史,而是草原文化的中國史。看來這作者也就比較瞭解中國瞭。果然比較日本。
评分不錯,杉山的三本作品全部看過,遊牧史具備世界視角還是要看西方和日本學者的
评分作者的核心目的是為瞭打破歐洲中心論,對15、16世紀前的曆史做一整閤性描述(但本書的主綫還是中國史),進而否定西方纔是開啓世界化的觀點。不否定遊牧民溝通歐亞大陸的意義,但片麵高估其影響和遺産並非正確的思考方式,充其量從歐洲中心論、中國華夷觀走嚮遊牧民族中心主義而已。如同作者對於歐洲徵服野蠻性的批判一樣,對於遊牧民族帶來的消極因素,作者選擇迴避甚至強行翻案。杉山的價值主要還是對傳統曆史觀及現代觀念(如民族國傢、民族主義)反思與批判,可惜其建立的新觀點並沒有真正的突破。至於從斡脫、銀本位、重商主義思考濛古對於近代資本主義的影響,也是典型的歐洲中心論思路。且就範圍而言,遊牧民的世界史終歸局限於歐亞大路,是無法同近代世界一體化並論的,糾結於主體者及討論貢獻多少一類的問題,不該是專業學者關注的東西。
评分作者的核心目的是為瞭打破歐洲中心論,對15、16世紀前的曆史做一整閤性描述(但本書的主綫還是中國史),進而否定西方纔是開啓世界化的觀點。不否定遊牧民溝通歐亞大陸的意義,但片麵高估其影響和遺産並非正確的思考方式,充其量從歐洲中心論、中國華夷觀走嚮遊牧民族中心主義而已。如同作者對於歐洲徵服野蠻性的批判一樣,對於遊牧民族帶來的消極因素,作者選擇迴避甚至強行翻案。杉山的價值主要還是對傳統曆史觀及現代觀念(如民族國傢、民族主義)反思與批判,可惜其建立的新觀點並沒有真正的突破。至於從斡脫、銀本位、重商主義思考濛古對於近代資本主義的影響,也是典型的歐洲中心論思路。且就範圍而言,遊牧民的世界史終歸局限於歐亞大路,是無法同近代世界一體化並論的,糾結於主體者及討論貢獻多少一類的問題,不該是專業學者關注的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