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關注明清易代之際這一特殊時代中國士大夫的言論、心態、選擇,上、下兩編各以“話題”和“人物”為切入點,藉助大量生動的曆史材料,讀解知識人的命運,在研究視角、結構方式和學術眼光方麵都具有獨到之處, 是一部難得的高質量思想史研究著作。1999年初版後獲得學界廣泛認可和好評,曾獲“長江圖書奬”,並已轉讓韓文版權。
趙園,1945年生。1969年北京大學中文係本科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生畢業,師從王瑤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北京:城與人》《地之子——鄉村小說與農民文化》《製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易堂尋蹤——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以及散文集《獨語》《紅之羽》等。
用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才将这本书读完,合上书之际,静心回想,却似乎想不起此书的精彩之处,似无所获。赵先生此书,题目宏大,亦能争人目光,我就是被书名吸引的。但全书读完,却觉得赵先生此书并不太令人满意。 首先是文字,此书文字与句式半文不白,读起来拗口,...
評分 評分发现赵园比王汎森更有犀利的灵气,又带有一些暮气,故其分析更为锐利。此种史识也只有经历若干惨痛的集体记忆的大陆学者方能写出。呜呼,所谓亡天下者,非社稷颓倾,文化剧变,乃在于暴政杀士人之心,乃至人心丧乱,末世之象也。
評分 評分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读书笔记 赵园认为明代士人提倡坚忍颂扬苦行,其气象正近于墨家?P11【可以查究墨家学说在明代的流播影响,也可以探讨明代士人墨家化对思想与政治的影响,再返归回先秦儒墨之争墨家失败的思想史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绝命诗文是明代士...
資料翔實,缺乏論點。
评分“然而‘遺民詩’的流傳,終究要賴其作為‘詩’的品性”最終是一句高懸的話嗎?#和導師的意見分歧
评分大明王朝,以剝皮始,以剝皮終,可謂始終不變。酷的教育,使人們見酷而不再覺其酷,所以又會踏著殘酷前進。
评分雖然有部分讀者批評這本書的纔氣不足,但對於傳統史學研究來說,嚴謹細緻的所謂“匠心”卻是必不可少的。就這本書而言,作者藉助大量生動豐富的曆史材料,詳盡還原瞭明清易代之際,中國士大夫階層的言論、心態、選擇及行為方式,這種藉助材料本身來陳述作者曆史觀的研究方式,個人認為遠比天馬行空的所謂跨學科敘事來得高明和厚重。
评分讀完《帝國的流亡》,又想起此書,略為溫習。想起我所謂的明清之際的認識,其實不少是從這本書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