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醒来,惘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他不记得自己是谁,怎么来到这里?
可想而知自己是被关在房间里了,他(姑且叫他茫然先生)开始阅读桌上的一部文稿,那是另一个囚犯的故事,那个交替出现的世界更是让老人一头雾水。然而,这些文稿似乎正是为他准备的,另外还有一叠让他神思恍惚的照片。随着时间推移,各色人物逐一来到斗室中。与此同时,一架暗置在他头顶的摄像机不停地拍摄他的图像,记录下他的行动,他的每一句话也都被录音。有人在监视……
《密室中的旅行》具有典型的奥斯特风格:神秘的故事,流畅的叙述,一段被遮蔽的往事,还有,某个地方,一个隐身的操控者。然而,当我们看到茫然先生这一天内的生活,也许会发现,他的世界与我们并非完全不同。
《密室中的旅行》也是保罗·奥斯特在2006年萨缪尔·贝克特百年诞辰之际,向贝克特的致敬之作。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 )
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纽约三部曲》、《幻影书》、《在地图结束的地方》、Ⅸ写字间里的旅行》以及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等。曾获法国美第奇文学奖,美国约翰·克林顿文学杰出贡献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30种文字,他也是每年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人选之一。
编剧并导演的电影作品有《烟》、《面有忧色》和《桥上的露露》,其中《烟》在199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最佳编剧奖。
目前定居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
作者用一种循环的手法,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全书看完后,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背景好像是医院,我一直在走,不断遇见不同的陌生人,然后,戛然而止。 这可能是本书所带来的一些奇妙吧, 于是我更相信这本书有种奇妙的魔力. 我们一起展开一场奇妙的密室旅行, 去发现自己原来在看...
评分又是那么的离奇。 没有开头和结尾,你完全可以自己想得更混沌和荒唐。 无限的可能性…… 镜中的镜中,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哪个才可被感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我的认知根本就有问题,甚至我到底有没存在过? 或者这只是一个梦? 我所以的行为动作是出自自己的思...
评分不很长的一本书,阅读体验是《脑髓地狱》+《盗墓笔记》。开头和结尾形成一个圈环结构,从原点出发又绕回原点并且让人搞不清是在读“这本书”还是在读“作中作”,更确切的说是类似“画中画”的手法。 如果我没看过《脑髓地狱》一定会觉得这样的结构非常新鲜。一个搞不清自己是...
评分《密室里的旅行》首版于2006年,但我无比怀疑(也恰可说相信),这是1985年《纽约三部曲》的外传、杂章。根据斯蒂芬•金在《尸骨袋》中的招认,作家大都有“存货”,好像松鼠囤积过冬的小松果,只要尚有营养,即可随时取用。保罗•奥斯特的这本小书,恐怕也是个小松果。 一...
评分不很长的一本书,阅读体验是《脑髓地狱》+《盗墓笔记》。开头和结尾形成一个圈环结构,从原点出发又绕回原点并且让人搞不清是在读“这本书”还是在读“作中作”,更确切的说是类似“画中画”的手法。 如果我没看过《脑髓地狱》一定会觉得这样的结构非常新鲜。一个搞不清自己是...
为了结构上坑你一把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本书。妈个蛋。
评分细节写得挺好,但依然是从一半开始就没劲了,故弄玄虚,虎头蛇尾。
评分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还好我从看第一页开始时就感觉,作者不可能能解释通所有的疑团,否则看到最后我可能会摔书的。——15.04.01
评分读得胃疼。这种书看多了会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
评分读得胃疼。这种书看多了会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