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场鼠疫在东北大地蔓延,共有六万多人为此失去生命;仅有两万多人口的哈尔滨傅家甸,疫毙者竟达五千余人!
《白雪乌鸦》就是根据这段史实创作的。作者以富于地域风情的笔调,讲述鼠疫流行时发生在哈尔滨平民百姓中间的种种故事,表达普通人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的命运。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塑造的华侨医生伍连德和官员于驷兴,虽然未施重墨,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乌鸦》体现了作者既往的创作风格,不张不扬,一点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风情“晕染”出来,给读者留下绵长的回味。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旅行》《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译本。
今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每个人都被迫宅在家里。而阅读,无疑是宅在家里最有益的生活方式之一。 迟子建的《白雪乌鸦》,描述的是一百年前发生在东北的一场鼠疫,是最适合疫情期间阅读的小说之一。这本小说有点沉重,放在当下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第几遍读《白雪乌鸦》了?我已经想不起来。只记得第一遍是在杂志上读过,当时是单位里定的;感觉好就买了一本单行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朝内166人文文库本;后来依次在喜马拉雅听过,在手机上看过掌阅版的电子书,这一次又读了纸质版…… 太过喜欢迟子建的作品。主要喜欢她笔下...
这本书让人感觉是冬夜里的残灯,既冷酷又温暖。
评分记不太清了
评分读大学的时候爱上迟子建的文字,其后的十几年中对她的作品却并没有读过太多,始终保持距离感。这个时候重读此书,简直不能再应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们。第一次读完,尤其对翟役生那句“不想好好活了”动容,格外感慨。这次也是。只不过会更多关注110年前的那场灾难,疫情如何发展以及伍连德都采取了何种措施,顶着多大的压力施展才能,最终将疫情控制住。春天终将会到来。只不过,有些人被永远地留在了寒冬。恍惚间,我仿佛也看到了谢尼科娃那张青春的脸。
评分冷静而克制的笔触。一百一十年前的人们面对瘟疫时的命运,既残酷,又温情。
评分8.30.~9.5. 百多年前的老百姓的深重苦难啊~~~!怎么会有人迷恋那个军阀割据,百姓受苦,白毛鬼子任意欺凌的年代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