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回忆录 莎士比亚书店 外国文学 传记 美国 文学 西尔维亚·毕奇 文化
发表于2025-02-02
莎士比亚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巴黎左岸朝圣地,“迷惘的一代”的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由此起航】
【莎士比亚书店创始人回忆录,亲历二十世纪文坛传奇】
中国内地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尤利西斯》的出版社:译林20年后的致敬——
翻译家、书评家 恺蒂女士熨帖译笔,万字长文导读,300条专业注释
东方早报上海书 评 知名插画师李媛手绘封面
独家附赠莎士比亚书店店标纪念藏书票
诚意收录《尤利西斯》手稿、出版合同及其他珍贵历史影像
爱德印刷公司最美精装呈现
一九一九年,莎士比亚书店在巴黎左岸悄然开张。渐渐地,它成了人们梦想中的书店——是书店、图书馆、出版社 ;是银行、邮局、文化沙龙;是文人雅士汇聚的据点,英法文学交流中心,是“迷茫的一代”之精神殿堂。
西尔维亚以率直风趣的文笔,将繁华热闹的左岸风景徐徐展开:乔伊斯禁书《尤利西斯》的出版盛况;安塞尔《机械芭蕾》的疯狂演出;海明威解放迪皮特朗街的神勇英姿;醉酒差点跳下楼的菲兹杰拉德,拿乌龟捉弄人的纪德……守着这座书本砌成的城堡,一个单纯的爱书人西尔维亚,看遍作家百态,尝尽人世冷暖,见证一段以书结缘的文坛传奇。
作者西尔维娅·毕奇(Sylvia Beach,1887-1962)。毕奇小姐1887年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1919年,她在巴黎左岸开了英文书店“莎士比亚书店”。1922年,她以莎士比亚书店的名义,为乔伊斯出版了英美两国列为禁书的巨著《尤利西斯》,因而名噪一时。然而在盗版、 战争、经济萧条的威胁下,1933年开始书店多次面临困境,还好在法国艺文界的支持下,仍继续经营了下来。1941年,她因拒绝卖给德国纳粹军官珍藏的最后一本《芬尼根守灵记》而受到威胁,不得不将书店关门。随后,因美国加入对纳粹德国的作战,毕奇小姐因为是美国人而被纳粹逮捕,投送进集中营。出狱后她已无心再开书店。到1951年,在得到她的授权后,乔治·惠特曼先生在巴黎开了一家书店,取名叫“莎士比亚书店”。1956年,毕奇小姐写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书店》。1962年,她逝世于巴黎。
译者恺蒂,翻译家、书评家。生于安徽省,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1991年获外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赴英就读于伦敦城市大学,获电子信息科学硕士学位。1992到1998年间先后任职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伦敦维多利亚和爱尔伯特博物馆,伦敦西敏大学。2001年移居南非。业余嗜好写作,曾结集《海天冰谷说书人》(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酿一碗怀旧的酒》(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书缘·情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南非之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话说格林》(海豚出版社2012年版)、《约堡黄昏》、《南非歌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版)。译著有:格雷厄姆·格林《我自己的世界:梦之日记》(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2014.10.8~10.11】阅读起来非常愉悦的回忆录。毕奇很宽厚,即使最终与乔伊斯失和,但前面的全部叙述丝毫不见怨气,始终带着温情与幽默讲述他们的相识、交往、《尤利西斯》出版的艰难、为乔伊斯剧作上演而四处奔波。一个美国女子却有着中国传统的情义和敦厚,值得赞赏。关于庞德、纪德、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人与毕奇和书店的缘分和交往,更是珍贵的资料式的描写,无论当做八卦来读,还是了解那个时代的巴黎云集了性格各异的作家和书籍的出版与营销,都非常精彩。这一切也要归功与毕奇自身的文字功力,字里行间均是趣味盎然。另外,当时的书价格昂贵且不易得,让人更想珍惜当今便捷的读书条件。译序为内容简介,可以偷懒用。160页前后,也就是说完了《尤利西斯》出版之后,因为笔下人物多且陌生,有数页略枯燥。再往后就好了。
评分叫乔伊斯书店才对嘛。光出版《尤利西斯》就占了一半的篇幅,其实莎士比亚书店开了22年,而其中从开店到《尤利西斯》出版才短短三年时间而已, 可见毕奇觉得书店最好的时光都在前三年了。一战让美国的孤立主义开始松动,大战甫息,对强硬的美元来说,欧洲的东西简直是白菜价,尤其是房租被政府严格限制在低位的巴黎:你可能吃不起饭,但不会租不起房子。美国作家组团来巴黎,寻找灵感,也寻找买家。毕奇的书店开在1919年,在纽约没钱开店,就来房租便宜的巴黎来开。书里很多小故事写得很有趣。最有趣的是注释,毕奇开始写了不少乔伊斯的坏话,最后咬咬牙都删了,但可惜到头来又被负责的编辑加在注释上了…乔伊斯确实只适合做一般朋友,否则这种自我中心、涉世不深不能体会人间疾苦,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只会给朋友惹麻烦。最后跟毕奇闹翻是必然的。
评分叫乔伊斯书店才对嘛。光出版《尤利西斯》就占了一半的篇幅,其实莎士比亚书店开了22年,而其中从开店到《尤利西斯》出版才短短三年时间而已, 可见毕奇觉得书店最好的时光都在前三年了。一战让美国的孤立主义开始松动,大战甫息,对强硬的美元来说,欧洲的东西简直是白菜价,尤其是房租被政府严格限制在低位的巴黎:你可能吃不起饭,但不会租不起房子。美国作家组团来巴黎,寻找灵感,也寻找买家。毕奇的书店开在1919年,在纽约没钱开店,就来房租便宜的巴黎来开。书里很多小故事写得很有趣。最有趣的是注释,毕奇开始写了不少乔伊斯的坏话,最后咬咬牙都删了,但可惜到头来又被负责的编辑加在注释上了…乔伊斯确实只适合做一般朋友,否则这种自我中心、涉世不深不能体会人间疾苦,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只会给朋友惹麻烦。最后跟毕奇闹翻是必然的。
评分果然只要是八卦不论哪个圈子的都会很好看,虽然人物很多故事也杂,好在主要人物还算都听说过,而且又没想到有这么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读起来好笑也有趣,那个年代的巴黎果然是人人向往,构成现代文学艺术的基石们都在某个酒馆或书店里围成一团唠想唠的磕喝想喝的酒扯愿意扯的谈,嬉笑怒骂各成文章,这才是该有的大师群像嘛。
评分如果不是对那个时代的作者如数家珍并博览群书的话还是不要看这本了,就像让一个不看港剧的人去看万千星辉的感觉一样。注解很多说明出版很用心,但流水账一样的叙述方法让人提不起兴趣看,大概只是那个年代的八卦周刊的水平吧。
如果有人问起,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上世纪20-40年代的巴黎。 根本不需要更多一条的理由,只要将目光锁定那座1919年11月19日诞生于巴黎杜皮特行街8号(两年后迁址至剧院街12号直至1941年关闭)的莎士比亚书店,就已足够。 书店主人西尔薇娅·毕奇,一...
评分中学时,每日和好友一起乘公交车上学,当经过城市中心广场边的一个巨大而拥挤的杂志亭时,我两总会不约而同的感叹道:“啊,好想抢了这个杂志亭。”这是一种来自于囊中羞涩的无奈,也是由青春期荷尔蒙催发的强烈猎奇求知心理和占有欲望。当时,在我出生成长的地方,书店业总体...
评分 评分希尔维亚·碧奇是20世纪2、30年代英美现代文学的保姆,她的莎士比亚书店不仅仅是书店,还是银行、邮局和图书馆,更是落魄作家的避难所。海明威在身后的回忆录《巴黎圣宴》中对此感激涕零,乔伊斯客居迪利亚斯特时,不止一次念叨希尔维亚的好,作曲家安萨尔住在书店二楼,他不习...
评分恺蒂/文(译林版《莎士比亚书店》译者序) (一) 一九六四年,海明威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出版,回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文艺圈。书中对许多在巴黎活动的作家颇有不逊之词,但有一段描写却充满了赞扬:“西尔维亚有一张生动的,如同雕塑般轮廓清晰的脸,她...
莎士比亚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