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风马牛(修订版)

中西风马牛(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启之(吴迪)
出品人:后浪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0712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电影
  • 艺术
  • 后浪
  • 吴迪
  • 电影有关
  • 中国
  • 社会&政治&历史
  • 2014
  • 中西文化比较
  • 风马牛
  • 修订版
  • 文化比较
  • 思想交流
  • 历史视角
  • 跨文化研究
  • 哲学思考
  • 语言对比
  • 文明对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可理喻”的中式电影课

一位“呆木”土教授VS四名“鬼精”洋学生

一个中国学者远渡重洋来到欧洲,给一群所谓的“中国通”讲电影与文化。面对着各种光怪陆离的问题、强词夺理的抬杠,他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这个过程中,中西两个阵营的文化差异以一种妙趣横生的论战风格被诠释出来。

《红河谷》如何成功让一个女人从黄河漂流到雅鲁藏布江;《地道战》《地雷战》靠什么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民族战争片;白毛女何以坐上了奶奶庙的神坛;八十年代的北漂是如何《混在北京》的;冯小刚电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他不让自己显得高深一点。作者以自己的独特思维,对这些荒诞不羁、故作高深的问题一一作答,令人捧腹的同时又蕴藏深意。

中国电影犹如一幅迷宫般的八阵图,吴迪的研究,就像迷宫的导游,不至于使我们误入歧途。他的研究,不仅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激情,而且充满了学者式的智慧。

——解玺璋(影视评论家,《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

如果书中描写的情景对话,都是吴迪本人亲身经历的话,那么他乃是天大的幸运之人,因为它们是如此的令人捧腹、妙趣横生。在这些精心绘制的故事背后,揭示出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的深刻危机——对于现代政治文化、法治文明和人际关系的愚蠢无知。

——崔卫平(思想批评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北京人用语的活色生香,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王朔趣味低俗,但我不能不承认他的语言是当代小说家里最好的。王小波的语言若不好,即使趣味高雅也不可能让我违背艺术良心。吴迪的语言,则堪称中国学者里最好。至于趣味,不妨这么说,倘若吴迪的趣味不高、不佳、不妙,像我这么挑剔的人,早就把吴迪从我的朋友名单里挑出来——剔出去了。

——张远山(学者,职业作家)

这是一本竭尽狡狯之能事的异书,叙述之洗练老到,台词之精彩尖新,均属骇人听闻。在国语的嗫嚅和洋言的无忌之间,是一片机锋洋溢的智性空间,读者能听到刀剑相交的声音。一卷读罢,我们见到大量战死的观点,它们化为尸骸,横陈于读者的眉峰之间,而在眉峰之上,新的观点又开始凝结。

——周泽雄(文学评论家,作家)

看了这本书,除了生气和嫉妒,还有点奇怪。生气的是,他通篇比较着、显摆着、凸现着电影里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电影,讲的东西又多又让我动脑子,就凭这些,他写出了这么漂亮的书;我呢,刚被一权威大报把我论述中国特色电影的一段文字删了。嫉妒的是,他居然能以这样笑嘻嘻的态度、幽默的语调、让人琢磨不透的倾向把事情说得那么有声有色。有些故事很像是他自己杜撰的,许多地方我读着读着总忍不住笑。除了生气和嫉妒,我还好生奇怪,他从哪儿趸来的这些奇谈怪论?我也到国外去跟人侃过中国的主旋律,怎么就剩下了学术脸孔?让我不明白的还有一点,他在书里把那些老外写的好生可爱,自己也跟他们处得万分友好,怎么序言的结尾说是“仅供批判”。难不成,吴迪写的不是自己的得意心声,而只是抄录点大批判材料给我们。

——郝建(艺术评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机智俏皮,风趣幽默,同时又让人在忍俊不禁的阅读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鲜明落差、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韵味与内蕴,这是吴迪《中西风马牛》高于常见的“域外随笔”之处。这部作品的部分章节2004年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杂志发表之后,备受读者,尤其是众多全国政协委员的好评,并被《新华文摘》转载,就是最好的明证。

——杨晓升(报告文学作家,《北京文学》杂志执行主编)

作者简介

启之(吴迪),学者。著:《内蒙文革实录——“民族分裂”与“挖肃”运动》《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错乱狂飚的毛时代》《揭密中国电影,读解文革影片》。译:《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合译)《天皇之客:香港沦陷与加拿大战俘》。编:《中国电影研究资料》《姜文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故事不是历史——文革的纪实与书写》《水木风雨——从清华历史到清华精神》等。

目录信息

推荐语 1
再版前言 6
第一辑瑞典:接触
1 我是你儿子 3
2 魏安妮的“人道” 12
3 你们累不累呀? 19
4 “你嫂子”,“我老婆” 26
5 中国大片美国编导 35
6 新人新世界 44
7 日本人的逻辑 52
8 螺丝钉精神 60
9 事无两样人心别 68
第二辑 法国:苦难的历程
10 法国老太给我上课 79
11 “占领”?你干吗说“占领”? 97
12 得胜还朝 103
13 斯大林审片 110
14 电影学院,水电系? 118
15 历史成了鬼打墙 127
16 你们想上断头台吗? 133
17 “请关照”与掴耳光 140
18 秦始皇与希特勒 149
19 神甫与乞丐 158
第三辑 德国—瑞典:一个人的遭遇
20 美国电影毒害了我 169
21 啤酒杯里撒了尿 180
22 讨价还价红灯区 191
23 “奶奶”是何方神圣? 198
24 美国左派 205
25 阴阳大战 215
26 “孙子”与“村子” 223
27 “混” 与“玩” 229
28 “卖炕的”与“带把的” 241
29 在羡慕中仇恨 247
第四辑 隆德:钟为谁鸣
30 好莱坞精神 257
31 虐待狂与被虐待狂 263
32 真梦,假梦 269
33 托马斯的悬念 275
34 屁股的问题 283
35 显圣与奇迹 288
36 后新国骂 294
37 斯德哥尔摩症状 304
38 将畅想进行到底 314
附录 与隆德大学师生来往信件
瑞典隆德大学东方语言系学生给作者的信 330
致 瑞典隆德大学东语系诸生 331
沈迈克来信,谈瑞典学生读《中西风马牛》的感想 334
瑞典学生致北京的大学教科书中心部的信 337
再版后记 339
出版后记 34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中西风马牛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吴迪 开本: 32开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1 页数: 340 【作者简介】 吴迪,笔名启之。学者。1951年生,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初任教北京电影学院,后出国讲学,现供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  

评分

读过了《剑桥倚天屠龙史》与《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虽是酣畅淋漓,却在最后一刻被告知这些都是作者新垣平杜撰出来的,心里那一个意难平啊!对着脚注再一一看过,终于见到些许端倪,忍不住一拍大腿,好你个新垣平!剑桥“八股文”被你学了个十成十! 所以读这本《中西风马牛...

评分

【快读部分】 本书类型:半纪实类文学 本书特点:一位在中国研究电影的学者,来到瑞典作为交流学者,给瑞典的四位大学生上了一个学期的中国电影赏析。期间,这位老师还来到法国和德国探望亲友。中西方的思维和文化,在课堂内外,引发了不同的撞击。特别是本书借助电影这一手...  

评分

封面介绍:“通过对电影的解读,提供多种伦理依据和价值尺度”。一本很棒的书,把大路货的主旋律电影搞出那么丰富的解读,拓宽自己的思维,在那么习以为常的地方还有那么多的新意,此一也。封面说“提供多种”,其实是彰显西方的伦理和价值尺度,对中国的批判和嘲笑。崔卫平就...  

评分

读这本书也算是机缘巧合,年初的时候突然对电影有了些兴趣,于是便让一位学电影的朋友推荐几本电影史的书看看,朋友推荐了几本,其中就有这本书。此书是她老师的大作,闲谈间得知其曾在隆德待过,书中写的也是隆德发生的事,不禁便有些想一看究竟了,于是便买了一本。书不是很...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带过一年高年级留学生,遇到过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读起这本书来心有戚戚。作者很机智,很多问题要是抛给我,我可能不知如何是好。高年级的汉语教学让人兴奋,是因为基本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言学习,会遇到很多思维的碰撞。不过这本书当然不可能是课堂实录,作者加工的痕迹是很明显的。书写得很有趣,不过似乎所有写得过于圆滑、有趣的书,都有一种读过就忘的属性。via 谷谷哒

评分

整本书我宁可当成作者的一种手法,而不是“真实”,但不妨碍它的指桑骂槐,借刀杀佛。如果当初做Tutor的时候看过这本书,我的课堂应该可以更活泼吧。

评分

一位中国教授VS四名瑞典学生,“不可理喻”的中国电影课。

评分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XD

评分

整本书我宁可当成作者的一种手法,而不是“真实”,但不妨碍它的指桑骂槐,借刀杀佛。如果当初做Tutor的时候看过这本书,我的课堂应该可以更活泼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