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张承志 日本 日本文研 简体在先 随笔 JP @台版 **台·X行人文化實驗室*
发表于2024-11-25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們並沒有多了任何一件思想武器。
我們仍在多重的含義下側身而立,一面迎戰著史無前例強大的帝國主義,同時批判著狹隘的民族主義。──張承志
「只因扔下了原子彈,對日本的戰爭少死了一百萬人。這是一種很實際的邏輯。在飽受日本軍國侵略蹂躪的中國,這樣的觀點也被一些人認為理所當然。
但是,到過廣島或長崎的人,都因為兩座城市的受難,突然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是戰爭或國際紛爭之中的道德底線,究竟什麼才是敵與我、黑暗與光明、正義與反動的鏖戰之間的人道主義。」──張承志,「長崎筆記」
張承志,中國回族作家,高中畢業後曾在內蒙古草原的東烏珠穆沁牧區深處插隊下鄉,早期作品多是以民族文化、歷史為題的小說;九O年代之後,深入接觸中國穆斯林社會的共同體,除了完成其著名作品《心靈史》,也開始在文字中展現更多知識分子態度,對當代中國、國際關係提出批判與見解。《敬重與惜別:致日本》是張承志2009年的作品,以其久居日本的經驗,重新思考中日歷史;不過誠如張承志自己在書中所言:梳理著日本的事情,心裡想的,是中國。
在「長崎筆記」這一篇裡,張承志開宗明義,以大江健三郎的《廣島筆記》作為對照;只是張承志選的地點是長崎──鎖國、蘭學、切支丹(基督徒)、怡和洋行──這裡是日本「脫亞入歐」的「開明起點」,卻被所謂「西歐文明」炸個粉碎。張承志寫長崎西化的前因後果、寫一九四五年八月九號短短幾個小時的戲劇轉折、寫日本人如何看待這場戰爭,也寫下這顆原子彈,不啻是對西方價值最尖刻的諷刺。
甲午戰爭、日本赤軍、武士道、《惜別》與魯迅、亞細亞主義,張承志以我們熟悉歷史、文化、人物為引,一個一個,帶出他的日本觀察。橫須賀的軍艦,代表的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亦或衰敗?什麼才是戰爭中的道德底線?六O年代日本赤軍可以為今日帶來什麼思考?忠義與犧牲、古典的士的傳統究竟是什麼?「武士道」為何淪為侵略的工具?中國與世界間的文學交流及人的關係是平等的嗎?以及,所謂「亞細亞主義」透露的是日本國家擴張與侵略的歷史、還是還是一個民族的視野與熱情?
其中每一個提問,張承志寫的是日本,更是中國。若狂熱與自私的民族主義塑造了近代日本,那面對為強國崛起之夢而興奮不已的中國,我們該如何思考?中日百年來的矛盾爭端,是否也有部分源自所謂的大中華民族主義;日本對中國的敵意裡,是否也可一窺亞洲弱小對大中華帝國的警戒?
「每逢與日本人相逢,總抑制不住——想即席清算甲午的屈辱、南京的虐殺;而每當和中國人談及日本,又總控制不能——要滔滔講解櫻花的凋落、茶道的心境。和日本人交談,往往只因一句對中國的失禮之語,便勃然大怒推案絕交;人有兩面,和國人清談時,又對中國恨鐵非鋼咬牙切齒,滔滔批判中,引用的淨是日本的例子。」
一直以來,中日之間交往心態極其複雜:於文化相遞傳承,親密且佩服敬重;然而歷史苦痛,卻又交雜著屈辱憤怒。這是長久糾纏的心理問題,它捆綁著沉重的是非,牽扯著歷史的道德;它表達敬重時,它選擇惜別時,那內藏的嚴肅與真摯,並非話語所能表示。因為公開立足穆斯林底層而被視為異類的張承志生、長於中國,並以中文為母語寫作半生,中國於他乃是感情繫之的母親。當他站在日本的土地上看著中日近代歷史糾葛的遺跡,其複雜的民族身分、以及特殊的個人體驗,會為他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一如張承志所言,日本是中國最好的參照鏡;而張承志的中日書寫,或許亦是身在台灣的我們,觀看中國、日本,以及台灣,既遠且近,最恰當的視角。
張承志
無論如何我只剩下一支筆了,怎樣用它是我唯一的自由,而且尚要它對得起自己的讀者,對得起成就自己的前定。──張承志
回族人,1948年生於北京,高中畢業後在內蒙古烏珠穆沁旗插隊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1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碩士學位,之後主要進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因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從當時任職的海軍文藝創作室憤而退職,放棄薪俸、醫療保障及幹部身分。一度輾轉日本,曾任東洋文庫外國人研究員,出版日文著作數種。後任愛知大學法學部助教授。1994年回到中國。現為自由作家,筆耕為生。
張承志從1978年以蒙文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八O年代以「理想氣質主義」著稱,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以知青為題,張承志在其中開始了他以「人民」為主題的探索。九O年代張承志以中國穆斯林民族共同體的歷史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心靈史》震動文壇,並高張起向世俗挑戰的旗幟。此外,因為曾於八O、九O年代兩次長期居留日本,張承志也對日本有較深的觀察及理解。
張承志的小說表現的多是民族文化歷史,讀來緩慢優美;但散文則不同,憤世嫉俗,不吝對中國當今的社會型態及國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字裡行間呈現出知識分子典型的憂患意識。代表作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心靈史》、《誰是勝者》、《聾子的耳朵》、《鮮花的廢墟》(允晨出版)等。
窝在书店差不多翻完了,想起大江大海。可是大概我喜欢更冷静更冷静的笔调。
评分窝在书店差不多翻完了,想起大江大海。可是大概我喜欢更冷静更冷静的笔调。
评分窝在书店差不多翻完了,想起大江大海。可是大概我喜欢更冷静更冷静的笔调。
评分窝在书店差不多翻完了,想起大江大海。可是大概我喜欢更冷静更冷静的笔调。
评分窝在书店差不多翻完了,想起大江大海。可是大概我喜欢更冷静更冷静的笔调。
- 雖然幾年前中文大學已出了張承志的文集,但過去因不認識這位作者,所以沒有留意到,竟然是走了寶! - 最近因為參加了一個讀書組,談到亞細亞主義、中亞內亞視角等議題,協作者提到了張承志因為其穆斯林的背景,寫了不少關於中亞相關的東西。及後他們分享了同樣收在這文集的一...
评分中国和日本只隔着一条水,但日本这个国家似乎印证了岛屿生态学的经典理论,在与大陆可以沟通的(Connected)的时期,玩命学习;在失联(Disconnected)以后,再把学来的东西进一步消化和反刍。 当然,最后有些东西就变态——作为生态学上的名词,没有贬义——了。 书从服部老...
评分张承志是羞赧的朝圣者与清洁的卫道士的结合体。是前者,造就了张承志一系列朝圣式的实践行动,写作也是其中之一;而清洁的卫道士,则形塑了张承志的文本中急于为牺牲和献身正名的话语姿态。 如果我们要取捷径要做宏观立论,直接截取其创作生涯中...
评分张承志是羞赧的朝圣者与清洁的卫道士的结合体。是前者,造就了张承志一系列朝圣式的实践行动,写作也是其中之一;而清洁的卫道士,则形塑了张承志的文本中急于为牺牲和献身正名的话语姿态。 如果我们要取捷径要做宏观立论,直接截取其创作生涯中...
评分曾经,日本的NHK拍摄的关于二战时期的731部队在东北做人体实验的纪录片后。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我臆断这是一个好的信号:标志着日本对于真实历史的反思已经开始。并为自己意淫的这一念想而有那么一刻的沾沾自喜。 可是,这样的念想确实源于我的无知。日本群体中这样能站在全人类...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