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析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约翰·伯格(John Berger),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画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径后进入Central School of Art Chelsea School of Art学习。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1952年,他开始为伦敦New Statesman杂志撰稿,并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问世,如《观看之道》、《看》、《另一种讲述的方式》等,他亦写小说,名篇G.(1972)获英国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最近20年间,伯格一直生活在阿尔插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濒临消亡的传统山区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这本约翰·伯格(John Berger)的《观看之道》字数不多,区区的一百七十多页,却夹杂着大量用以解释说明的图片。可想而知,既然讲述的是欣赏艺术之道,旁边如果不附以范图作为参考与佐证,也说不过去。这本书我是与《抵抗的群体》差不多同步看完的。后者更主要从艺术家背景...
评分5p 影像是重造或复制的景观,是一种或一整套表象,已脱离了当初出现并得以保存的时间和空间。 10p 过去并非供人憩息的住处,而是为了采取行动而从中提取结论的源泉。对今日的恐惧会引来对往昔的神秘化,从而造成双重损失:艺术品被不必要地置于遥不可及的境地;而历史提供给我...
评分不看之道 ——《观看之道》读后感 约翰·伯格有关“看”的观点,陈丹青的书中读过一些,怎样说法,记性差,忘掉了。只是有模糊映像,晓得我每日的看,透过近视镜片,透过相机取景器,透过电视屏幕,原来各有玄机。上回在南京先锋书店看见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便...
评分5p 影像是重造或复制的景观,是一种或一整套表象,已脱离了当初出现并得以保存的时间和空间。 10p 过去并非供人憩息的住处,而是为了采取行动而从中提取结论的源泉。对今日的恐惧会引来对往昔的神秘化,从而造成双重损失:艺术品被不必要地置于遥不可及的境地;而历史提供给我...
评分英语里有一句话,“Seeing is believing。”我们生活在充斥着大量视觉信息(包括广告、网络上的各种图片之类)的社会,在看的时候或许从未思考这些视觉对象所含有的信息,而只是将它们当做一种事实片段简单掠过。而在逛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时候,我们也不乏看见很多走马观花的...
前几章用一章的篇幅就能讲完,最后一章深层剖析广告的很好。
评分作者们说看画时必须时刻意识到资本主义世界的意图与观念!反驳者表示啥都上纲上线怎么行,作者们则说那种要你不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只讲艺术的言论本身就是资本主义麻痹大众的阴谋,其实一切早在印象派超现实等出现时就已被打倒了而大众至今还没意识到!ps当时广告已经算在乎品味了所以才能延续油画论不知他们看到如今广告作何感想。
评分已经忘了某些时候刻薄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评分通俗读本。1.艺术与政治,本雅明的观点,艺术复制品。2.女性被“看”,男女不平等,始终处于“被看”地位。3.“油画自身的矛盾”,艺术与社会,社会权力、财富的显现。4.“广告”,资本主义制造幻觉,建构虚假的现实。
评分惊人之作!油画不是观看世界的窗口,而是收藏世界的匣子,其中为伯格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有趣极了!作为景观的一切(尤其是实体化的)都能被买卖交易。那些不买这文化消费逻辑的账的家伙们——比如我大爱的伦勃朗——也往往才能成为大师级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