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伯明翰

重返伯明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徐德林
出品人:
頁數:388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1
價格:5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3406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研究
  • 伯明翰學派
  • 傳播學
  • 英國新左派研究
  • 係譜學
  • 一部英國文化研究的經典之作
  • 英國
  • 葛蘭西
  • 重返伯明翰
  • 城市迴憶
  • 英國生活
  • 曆史旅行
  • 個人成長
  • 文化探索
  • 故鄉情懷
  • 都市敘事
  • 懷舊情感
  • 地方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係譜學為視角,考察和論述以大眾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揭示文化與權力之間關係為宗旨、以跨學科及反學科為特徵的英國文化研究,其主綫是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基於學理建構與社會訴求的耦閤、全球性與本土性的互動而形成、發展及播散的過程。以霍加特、霍爾等先後求學或任職於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學者為代錶,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超越瞭在它之前的法蘭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評,與它大緻同期的美國大眾文化批評,引發瞭人文社會科學的"文化轉嚮",造就瞭已然在全球受到高度關注的作為一種"後學科"的文化研究;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堪稱文化研究中心的中心,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可謂文化研究的代錶。"重返伯明翰"並非目的而是手段:證明文化研究的學科閤法性、形塑文化研究學科史書寫範式的手段,促成我們更加有效地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改造世界的手段"。

著者簡介

徐德林,英國桑德蘭大學文化研究專業碩士、北京大學中文係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節中國文化研究:問題與齣路
第二節文化研究史書寫概說
第三節英國文化研究關鍵詞
第一章擇取第三條道路
第一節英國新左派的誕生
第二節新左運動與成人教育
第二章形塑研究範式
第一節文化主義思想的傳承
第二節文化主義範式的顯影
第三章開啓學科化進程
第一節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
第二節伯明翰學派的浮現
第四章迎接理論化時代
第一節英國新左派內部紛爭
第二節結構主義作為乾擾
第三節文化主義—結構主義論爭
第四節文化研究的後學轉嚮
第五章範式轉型再齣發
第一節文化研究與意識形態傳統
第二節文化研究與結構主義馬剋思主義
第三節伯明翰學派與葛蘭西工程
第四節走嚮接閤理論
第五節形塑文化唯物主義
餘論文化研究的播散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可以毫不矫情地说,这本书是当下国内专攻英国文化研究最具学术含量的著作,思路之清晰、引述之丰富、材料之全面,令人叹服!既有立足本土的问题意识,也有处处留下印痕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英国文化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论争,均有独到的剖析展示。如果我们还在为“什么是文化...

評分

可以毫不矫情地说,这本书是当下国内专攻英国文化研究最具学术含量的著作,思路之清晰、引述之丰富、材料之全面,令人叹服!既有立足本土的问题意识,也有处处留下印痕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英国文化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论争,均有独到的剖析展示。如果我们还在为“什么是文化...

評分

可以毫不矫情地说,这本书是当下国内专攻英国文化研究最具学术含量的著作,思路之清晰、引述之丰富、材料之全面,令人叹服!既有立足本土的问题意识,也有处处留下印痕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英国文化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论争,均有独到的剖析展示。如果我们还在为“什么是文化...

評分

可以毫不矫情地说,这本书是当下国内专攻英国文化研究最具学术含量的著作,思路之清晰、引述之丰富、材料之全面,令人叹服!既有立足本土的问题意识,也有处处留下印痕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英国文化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论争,均有独到的剖析展示。如果我们还在为“什么是文化...

評分

可以毫不矫情地说,这本书是当下国内专攻英国文化研究最具学术含量的著作,思路之清晰、引述之丰富、材料之全面,令人叹服!既有立足本土的问题意识,也有处处留下印痕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英国文化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论争,均有独到的剖析展示。如果我们还在为“什么是文化...

用戶評價

评分

看的是2008年的博士論文

评分

全書進行理論梳爬所下的功夫是不小,然而也不能不說前言裏論述國內文化研究轉嚮還有90年代的那部分挺稀裏糊塗的。

评分

不錯,清晰

评分

非常紮實,省瞭不少事。

评分

思路清晰、開闊,資料全麵、翔實,名副其實的“係譜學考察”。不過也正因如此,某些論述顯得詳略失當,不知是原本單篇論文如此,還是擴充成書其間有意為之。恨隻恨自己開竅得太晚,接受文化研究的洗禮太遲,再迴首已是四分之一百年身_(:3」∠)_不過這位徐老師當年是36歲入的戴門(2004),發現這個再讀這本書,給瞭我許多寬慰的理由。中文世界的文化研究一方麵還在反復整理“關鍵詞”,對“作為政治的一種學術實踐”扭扭捏捏,另一方麵又遭遇學科內外的質疑和現實的碰壁。正如本書“重返伯明翰”,試圖做的卻還是“證明文化研究的學科閤法性、形塑文化研究學科史書寫範式的手段”(且不論徐博士畢業於08年),本身反諷地成為中文世界文化研究睏境的一個象徵。(98和208頁各有一處筆誤。)“豐盈的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