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费孝通
出品人:
页数:1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24.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45263
丛书系列: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费孝通
  • 中国
  • 社会
  • 文化
  • 经典
  • 三联书店
  • 生活读书心知三联书店
  • 乡土中国
  • 社会学
  • 费孝通
  • 农村社会
  • 文化传统
  • 中国社会
  • 基层治理
  • 乡土文化
  • 传统社会
  • 社会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对有关农村社会问题研究的成果,由14篇论文构成。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观察,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特点。书中不作空泛说教和简单类比,一切以时空条件为转移,从结构、道德、法律、家庭、权力等方面来看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1920年入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1928年夏天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秋天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40-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人类学教授。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一)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作者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中国社会虽然有很多阶层,但是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同样的痕迹(虽然他们自己是很不愿...  

评分

从小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觉得中国人做点事情特别难,明明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事情,却往往搞得很复杂、很难办,像什么孩子入学、老人看病、政府机关盖章开证明之类的,家家户户都会遇到,但真要想办好的话,却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关系托熟人,了解情况、摸清门路、上下打点...  

评分

记得在村里读书时,一天夜里熄灯后和宿舍的兄弟们卧谈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人?或者再明确一点:中国人的特征是什么?即我们何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讨论出结果,也不会一下子就得出什么结果,因为我发现在探讨“中国人”时,我首先需...  

评分

挤进堆满背篼而无从落脚的过道,辗转腾挪一番,大汗淋漓的我和朋友才闯到中巴车的最后一排座位。满满当当的车厢里,闷热的空气已然停滞,我们只得不停扇动手里的景点门票。身边传来手机播放的流行音乐,虽然其主人丝毫不羞于调到最大音量,但国产手机那微微沙哑的嘶喊在...  

用户评价

评分

以自我中心为文本,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社会网络引起的道德网络,定义为(表象的)稳定。实际包含着各种差序:法律道德标准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标准;相较于传统社会里男女只在行为上的经营合作关系,现代男女间情感不断推陈出新的动态关系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家长的意义在表面的无违下,只留一个面子。各种意义上的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而增加。

评分

乡土中国是黄仁宇三明治里的下层社会结构,其基础是生于斯死于斯的封闭农业社会形态,其“加载”的文化是儒家人伦纲常的传统,其表现是亲疏远近的差序格局,这些层面的互相强化形成一种所谓静止/稳态,有形的家族规模和无形的道德规则,都可以随情势变化而伸缩(因此有世态炎凉),个人的权利与义务都被“礼治”的教化系统转化为一种秩序中的位置,以至于无需发展出社会契约来处理公私的边界。至于四种权力,我觉得核心是形塑乡土性的长老统治,传统的正当性来自经验,由此基因“继替”才能与模因教化协同。可能正是在时代剧变和异乡客旅中,费孝通有一种敏锐的比较视野,从概念及于现象,他观察到中西夫妇关系驱动之不同(情感/功能,实质是男权)、“灵验”蕴含巫术智力,教化是对传统的自我规训、地缘是血缘的“空间投影”等,这些痕迹并未褪尽。

评分

2019年已读012:很清晰的阐释了中国何以能维持数千年不变的封建制度,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在书中得到印证。那些生活在将就婚姻里的人看了这本书也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夫妻感情淡漠本就是中国婚姻的常态啊,稳定不需要感情,只需要了解。

评分

2019年已读012:很清晰的阐释了中国何以能维持数千年不变的封建制度,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在书中得到印证。那些生活在将就婚姻里的人看了这本书也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夫妻感情淡漠本就是中国婚姻的常态啊,稳定不需要感情,只需要了解。

评分

道长说是一本小册子,果然没错。费孝通先生给我们身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一系列中国人这个群体特有的属性提供了一种解释,而于我而言是愿意相信或者认同的。就如同书中所提的那样,旧式中国或者说是乡土中国的那种乡间熟人的社会将一些在别国人看来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特质打入我们的身体里,比如中国人特有的“关系”,以及面子,还有近乎不需要感情基础的传统嫁娶等等。但是看完这本书最让人思考的还是当着一切的传统社会结构被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政权通过几次运动打破毁灭殆尽后,我们这些刻入骨髓的特质会如何去影响我们,或者这些特质作为“中国人”这个群体我们还能保持多久。说些题外话,无论精华糟粕,那些已经被推翻打倒的,正是某些人口中的“中国传统价值”,而一些天天喊着“不让西方思想荼毒中国”的人么,他们有何尝不是另一种“西方思想”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