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无前例的残酷记录
★在孩子眼中,战争有不一样的面孔……
★作品被译为35种文字,屡获世界 级权威大奖
------------ -------------------------------------------------------------
卫国战争期间(1941—1945),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本书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战争发生时,他们只是2—12岁的孩子。这本书就是孩子们眼中战争的真实再现。
他们是战争最公正,也是最不幸的见证者。儿童眼里的战争,要比《我是女人,也是女兵》一书里女人的视角所记录的战争更加惊人。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作品以独特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
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其作品已在全世界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
【译者简介】
晴朗李寒:诗人,译者。1970年10月生,河北河间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外语系俄语专业。1992—2001年在俄罗斯从事翻译工作。 199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得诗歌奖及诗歌翻译奖,出版诗集、译著多部。现居石家庄,开办晴朗文艺书店,自由写作、翻译。本书根据2013年俄语最新修订完整版翻译。
“乌拉”——在孩子的印象中,飞机是很难得一见的,因此每每头顶有飞机略过,白俄罗斯的孩子们都会高喊着“乌拉”,兴奋地向前飞奔。可是有一天,呼啸而过的机翼上刻着德军的标志,远处传来的轰隆声是飞驰而下的炮弹将熟悉的村庄夷为平地的信号,这时候,再看到遮天蔽日的飞机...
评分我每次读书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次碰到让自己停留的文字我都会画下来。 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候,孩子们的话语让我不知所措,太可怕了。就是这种儿童视觉的叙述,明明没有激烈的描写,我却感觉死亡,黑暗就在身边。我的脑中不停的闪过《穿条纹睡衣男孩》中,那个被揍...
上学期中开始读的书,在日本旅行的间隙断断续续读完了。 我一直相信真实的故事最感人,且也努力怀着最大的善意去感受这些真实发生的苦难。在一些时候,我会为自己在火车上心不在焉地读了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而感到非常愧疚。 全书很有悲悯的情怀,但就文学性而言,在我心里它似乎还没达到诺奖水准。
评分人类对于他人的苦难,总是乐于忽视或者只作为表达自己爱心的题材,人类对于同类的苦难是并不真心在意的。当然当困难发生在了自己身上的时候,将造成难以忘怀的记忆,但是多数时候伤口终于平复,特别是这种大面积共同受灾的时候;已经死亡的便已死亡,留作纪念或者干脆忘记,后者的擦擦身上的尘土继续生活。所以这类讲述只是作为提醒,也许在陶醉于自己生活之余想到仍有他人经历过了什么。我们即使不忘却历史,将之牢记在心,但是依旧没有可能避免战争。流血事件在这个时代依旧继续,从来没有完全停止的可能。当我们看到这些儿童再被剧烈伤害的时候,在看见家人被屠戮的时候,也许我们会有点感触,只是我们能够为未来的停止做些什么?我们真的可以相信有可能我们能够将伤害停止么?
评分谁说的来着?苏联历史就是爱与死亡
评分即使只有一个孩子因为战争而无法在战后的日子里正常地生活下去,我想,这都是罪恶的
评分当一个国家的苦难充足到这种地步,也许作为记录苦难的非虚构作者,就省了组织语言、编排结构以期望用尽可能成体系有逻辑的观点来说服读者的麻烦了,只要把这一件件苦难摆在这里就好。这大概是加莱亚诺版的张纯如,每篇不超过三页,页页触目惊心。俄语文学经常这么隆重地出现在世界面前提醒世人,你们过得太好了,请不要忘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