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苏联 理想国译丛 政治 苏联俄罗斯 纪实 俄罗斯 苏东研究
发表于2025-04-26
苏联的最后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二刷校对连一些错字都没改过来;格局没有《巴黎烧了吗?》庞大,也还是蛮有意思的,毛子的人名真难记;嘘!不许联想。
评分非虚构通过焦点的选择以及适当的场面调度,同样可以创造高度戏剧性
评分值得一看……托老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国家大政上可能要反过来说,因为每一个政权灭亡时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历史人物如傀儡戏演员一般上上下下,说着似曾相识的台词,整个空气都散发着腐朽与无能的味道,一头粗鲁的公牛闯进来大喝一声:你没穿衣服!然后就嗖得一声,世界崩塌了
评分买了台版,当然不会买这版。另外,这译者从未听说过。台版的周全可是翻译过好多本了
评分#二刷校对连一些错字都没改过来;格局没有《巴黎烧了吗?》庞大,也还是蛮有意思的,毛子的人名真难记;嘘!不许联想。
很久很久之前,讀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此之前,我從沒見過任何人、任何作者敢於舍一本書的篇幅去描繪一整年所發生的事件,畢竟這樣做的難度太大了。當然,黃仁宇以這本書確立了他獨特的“大歷史觀”並使其為世人所熟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只不...
评分今天是2014年12月25日,1991年12月25日,对于刚刚工作一年多的我来说,这是去同学CD那里聚会过圣诞节的日子。而对于莫斯科来说,这一天将载入史册。苏联,解体了。 这件事对当时记事的中国人来说,很多人知道的是以后没有苏联了,但不久有了独联体,再后来又出现不少各种各样的...
评分近日,读完单位图书馆的《苏联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是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历史上如此平淡?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记得这一天的事情?作者通过这本书揭示出:这一天尽管已经被镌刻在历史的大事年表里,但这一天只是过去长久时光的小小句号,是历史在...
评分苏联,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宏伟的社会实验,由一个理想主义者开启,又由一个理想主义者终结。它终结得太晚,因为它让千千万万的人经历了苦难,但它又终结得太突然,因为它留下了无解的遗憾。苏联,就这样被它的人民毫不吝惜地肢解,是厌倦了体制的凝固,是绝望于政治的贪腐,而...
评分苏联的最后一天是一部纪实性质的作品,这本书作者巧妙的以一天的时间为切入点来分析苏联这个庞大的组织体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通过对1991年12月25日这天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告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细节描述,延展到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之间对于政治经济改革的相互博弈,以...
苏联的最后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