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苏联 理想国译丛 政治 苏联俄罗斯 纪实 俄罗斯 苏东研究
发表于2024-11-21
苏联的最后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历史的细部。P340(叶利钦葬礼上的)戈尔巴乔夫情绪低落,突然间看起来老了很多。“很明显他的痛苦和大厅里大多数人不一样,随着叶利钦的离去,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被拉走了。”#相爱相杀##大油手是灰皮书的天敌
评分这本书不是历史著作,而是报告文学、新闻畅销书。被理想国包装的太像历史著作了。当然,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1、题目虽然是苏联的最后一天,但中心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的对决,二人的权力转移标志着苏联的崩溃,对认识二人的观念、转变、手腕、性格大有裨益;2、戈尔巴乔夫的失势,是骑墙不成反而左右不讨好,保守者非议他的改革灭亡了共产主义,开放者鄙夷他仍抓着苏联不放手,民族主义者痛恨他放弃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换言之,叶利钦的上台的确是民主的,但只是当时当地的民主,过期不候。3、改革往往如此,不改亡国,改则亡党,二人其实都是蛮有魄力的政治家。4、最大的收益者首先是各个共和国摇身一变从书记成为总统的政客,其次是国企老总们摇身一变成了寡头。5、作者章节安排上,叙事十分巧妙。
评分历史的细部。P340(叶利钦葬礼上的)戈尔巴乔夫情绪低落,突然间看起来老了很多。“很明显他的痛苦和大厅里大多数人不一样,随着叶利钦的离去,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被拉走了。”#相爱相杀##大油手是灰皮书的天敌
评分2019053: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所说:“戈尔巴乔夫让共产主义在东欧垮台,是为了拯救俄国自己的共产主义”,然而戈尔巴乔夫后来在苏联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却也成了反噬自己的力量,不仅让自己被扫除出权力中央,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虽名为“苏联的最后一天”,却不仅仅是1991年12月25日戈氏的被逐、政权的交接与苏联的土崩瓦解,也串联起苏联的沉疴旧疾、戈氏与叶利钦的争斗、针对戈氏的政变以及苏联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历史。奥克莱利深知戈氏其人,对于他的几乎生活在脱离现实幻境中的天真、他的堂吉诃德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也带着明显的同情,亦论证了在戈氏领导下的苏联走向覆灭的必然性,而戈式的失败也验证了朱特所说:在专政体制下,权力是不可分享的,放弃部分就终将失去全部。
评分一日长于百年。
苏联的最后一天是一部纪实性质的作品,这本书作者巧妙的以一天的时间为切入点来分析苏联这个庞大的组织体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通过对1991年12月25日这天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告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细节描述,延展到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之间对于政治经济改革的相互博弈,以...
评分今天是2014年12月25日,1991年12月25日,对于刚刚工作一年多的我来说,这是去同学CD那里聚会过圣诞节的日子。而对于莫斯科来说,这一天将载入史册。苏联,解体了。 这件事对当时记事的中国人来说,很多人知道的是以后没有苏联了,但不久有了独联体,再后来又出现不少各种各样的...
评分最近的國際新聞都在法國,記得一兩週前還在討論俄羅斯的崩壞可能,讓我想起了買了很久的這本《蘇聯的最後一天》,當初光是主題跟譯者就非敗不可了。周全先生就不用多介紹了,比較特別的是事件發生時前後他似乎本人也在莫斯科,無怪會選這本。 作者O`Clery是愛爾蘭人,妻子是俄...
评分所谓历史时刻,是指那些对于历史走向起到重要改变或推动作用的时刻。它有时震耳欲聋,伴随战火和鲜血,比如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建立;也有时悄无声息,仓促安静的毫不符合它作为“历史时刻”的诚意,比如1991年圣诞节,苏联的陨落。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历十五年》就尝试...
评分苏联的最后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