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门罗创作纯熟期的开端
人的一生中能有几回,曾经的伴侣再次相见,尘封的童年记忆忽然惊醒,年迈双亲像婴儿一般被子女照料?《爱的进程》的11个短篇中,门罗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生活中最为私密的角落,聚焦于恋人、夫妻、手足、亲子之间难解难分的郁结和爱。作家的叙述尖锐而富于同情,记录了生命不同阶段中,人的自我、抉择以及对爱的体验是如何悄悄地转变。
《爱的进程》发表于1986年,令门罗第三次斩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 )
加拿大女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少女时代即开始写作,37岁时出版第一部作品。她一生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讲述小地方普通人特别是女性隐含悲剧的平常生活,以细腻透彻又波澜不惊的话语,洞见人性的幽微处。
2016.4.6 今日开始读,读完头两个故事,分别是“爱的进程”以及“苔藓”,前者的叙事略微有些复杂,后者的人物关系设置的非常巧妙,两者都是情感内敛但暗流涌动的故事,有些伤感,但这种基调我很喜欢。 2016.4.7 同昨日一样,读了两篇。一篇是“双帽先生”,主要写兄弟关系,...
评分她的小说有种独一无二的现实感。 ——村上春树 的确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爱的进程》聚焦恋人,夫妻,手足,亲子之间难解难分的郁结与爱。每一个人一生多多少少都会经历,再加上作者的讲述赋予同情,让人与现实相结合,更好的理解书中表达的内容。 《爱的进程》有一篇蒙大拿...
评分门罗这些年来在中国大火,主要还是因为她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缘故,否则又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来自加拿大乡村的老太太呢。 虽说我不是一个以诺贝尔奖为论的读者,但是门罗作为近代特别是欧美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小说也是需要看看,了解一下的。为了让自己不要太过于失望...
评分我在这本小说里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处理对家人的爱。 怪胎一篇中这样说道: "你知道是关于什么的。 屈服,放弃。照顾他们。为了别人而活。 那就是紫罗兰发现的可以抛弃痛苦的方式。一股沉甸甸的重负从她身上挪开了。 如果她能够谦卑屈身,将昔日的自我,还有对于未来的所有设...
害怕读门罗,一来读一本少一本,二来阅读她困难重重。她虽写的是短篇,但每一篇的信息量都巨大 — 不仅是技巧上的,而且也是内容上的 — 这对于读者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这种高密度的写作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生活本真的片段,并且准确地捕捉生活原有的情绪与底色。在我看来,门罗的写作技巧是浑然天成的,不仅能够满足读者对于一个成熟作家应有的写作技巧的想象,也以虚构的形式向真实的生活致敬、最大程度地尊重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以及生活的密度与维度。比之宏大叙事,这些故事反倒应该被我们当做压箱底的宝贝。那么,何谓“爱的进程”呢?“爱”显然不是个业已完成的动作,而是一种延续的、正在进行的状态,抑或是不断得到刷新的境界,她书中的各位角色正是反复地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他们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爱的可能性与意义。
评分在我看来,《白山包》是最现实最好懂最容易理解的一篇吧,从多个人的视角展开细致如微的描述,那段婚外情,似乎注定会发生。 最难忘的一句来自《杰斯和美瑞白丝》:我不曾看出的是,拥抱着又决绝着的,其实是同一个我。我还以为我可以一遍遍重新来过,磕磕碰碰地走过世界而豪发无伤。
评分这本书中容易出现一匹忧伤的老马,厨艺一般但营养丰富的早餐,一段廊桥遗梦式的爱情,还有一个通过努力进入中产阶级的乡下女孩,门罗能在一些平乏无趣的生活日常中捕捉到小家子气的情绪波动,就像一道白光经过棱镜的折射变得五颜六色了一样。
评分有时读门罗的作品会感慨,哎,人居然可以活这么久。生而为人,我们居然还有这么久要活。打个好俗气的比方,她每次开始施展跳时间线大法时,都有那种舞台上类似一键变装的效果,按下这个按钮,感受立刻不同,你要说是升华或顿悟,哎随便吧。DFW写作为宗教体验的费德勒,有时想想门罗也差不多。
评分他们中的一个在做着自然而然、别无选择的事,而他们中的另一个相信,重要的在于让第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继续,他们知道别人未必认同这些,但他们不在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