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者协商:一位作家论写作》中玛格丽特以自己的成长及写作的亲身经历去探究作家这一行当的本质以及作家的自我定位,《与死者协商:一位作家论写作》讲述到底作家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文学创作?作家本身是具有二重性的,一半过日子,最终死去;另一半写作,变成一个名字,与肉体无关,但与作品相连。置身于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的作者与作为其化身的书中的灵魂的关系到底为何?写作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进行文学创作是为了艺术献身还是为了支付房租?作家与外界社会的干系到底为何?作家如何处理艺术形象与现实的差距?作家为谁写作?书本介于作家和读者之间,其功能或说职责是什么?依写书人的看法,书应该做些什么?读者阅读时,作家在哪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无非都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而写作却能跨越生与死的界限,作品到底如何沟通逝者与生者的思想?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早年在安大略北部和魁北克度过,1962年获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曾任加拿大作家协会主席。她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迄今已在全球35个国家出版。她曾推出3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小说、诗歌与批评散文。她的小说《女仆的故事》、《猫眼》与《别名格雷斯》曾获得加拿大的吉勒尔奖与意大利的普雷米欧·蒙德罗奖,《瞎眼刺客》曾获2000年英国布克小说奖。
导言开头有句话就让人忍不住乐了。 那是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引用加拿大女作家梅维思·迦兰的一句话:“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促使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放着安稳日子不过,却花费毕生的时间去描写那些虚构的人物。” 想要回答这个疑问,很可能是徒劳无功。至少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
评分很有意思。特别是说到作家写作时候的状态,像在一个黑洞里面。很有同感,虽然我不是作家。 写作是在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 说到作家的双重性。 女性作家的作品是否离不开其性别意识? 翻译是严韻,一如既往的很赞! 作为拓展,打算找一些作家传记电影来看。 已经看了《成为简~...
评分为了宣泄自我的情绪,为了不朽的纪念碑,为了生前身后的名利场,为了除此之外没有更加有趣的兴趣爱好,为了还可以写字,为了有其他人可以读懂,在生前或者死后,尽管这一切,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做一下就知道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就像生孩子和养孩子一样,出生已...
评分阿特伍德奶奶确实喜欢掉书袋啊,且一如既往话唠。第三、四、五章读的最认真,分别探讨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冲突、作家的社会角色和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其余首尾三章也非常有趣。
评分写论文时引用过。“无名氏与无名氏之间的关系”一章印象深刻。
评分写论文时引用过。“无名氏与无名氏之间的关系”一章印象深刻。
评分翻译真是接地气!虽然很肤浅,但是好读有趣呀! 最喜欢最后一章,把文学描述得好浪漫好伟大。
评分阿特伍德用很轻松的语调谈写作,没有了一般经院式文论的古板和枯燥。通过作家本人的感受揭开了作家创作的面纱。一点感受:作家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作家是一个具有艺术与现实,真实与虚幻双重人格的孤独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