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者协商:一位作家论写作》中玛格丽特以自己的成长及写作的亲身经历去探究作家这一行当的本质以及作家的自我定位,《与死者协商:一位作家论写作》讲述到底作家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文学创作?作家本身是具有二重性的,一半过日子,最终死去;另一半写作,变成一个名字,与肉体无关,但与作品相连。置身于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的作者与作为其化身的书中的灵魂的关系到底为何?写作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进行文学创作是为了艺术献身还是为了支付房租?作家与外界社会的干系到底为何?作家如何处理艺术形象与现实的差距?作家为谁写作?书本介于作家和读者之间,其功能或说职责是什么?依写书人的看法,书应该做些什么?读者阅读时,作家在哪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无非都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而写作却能跨越生与死的界限,作品到底如何沟通逝者与生者的思想?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早年在安大略北部和魁北克度过,1962年获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曾任加拿大作家协会主席。她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迄今已在全球35个国家出版。她曾推出3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小说、诗歌与批评散文。她的小说《女仆的故事》、《猫眼》与《别名格雷斯》曾获得加拿大的吉勒尔奖与意大利的普雷米欧·蒙德罗奖,《瞎眼刺客》曾获2000年英国布克小说奖。
很有意思。特别是说到作家写作时候的状态,像在一个黑洞里面。很有同感,虽然我不是作家。 写作是在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 说到作家的双重性。 女性作家的作品是否离不开其性别意识? 翻译是严韻,一如既往的很赞! 作为拓展,打算找一些作家传记电影来看。 已经看了《成为简~...
评分 评分很有意思。特别是说到作家写作时候的状态,像在一个黑洞里面。很有同感,虽然我不是作家。 写作是在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 说到作家的双重性。 女性作家的作品是否离不开其性别意识? 翻译是严韻,一如既往的很赞! 作为拓展,打算找一些作家传记电影来看。 已经看了《成为简~...
评分很有意思。特别是说到作家写作时候的状态,像在一个黑洞里面。很有同感,虽然我不是作家。 写作是在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 说到作家的双重性。 女性作家的作品是否离不开其性别意识? 翻译是严韻,一如既往的很赞! 作为拓展,打算找一些作家传记电影来看。 已经看了《成为简~...
观点并不独特,但文字像万花筒。
评分生动有趣地谈论写作的诸多问题,其实不禁联想起《债与偿》,作家写作其实因为负债,往往需要用生命来偿还,还包括他在尘世所有的幸福,别以为他是误入其道,其实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很多问题说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但成为作家的不幸悲惨无可诉说,写作者首先并不是与上帝签约,必需走进黑暗的世界把文字带来,肉身无论是诱饵还是献给魔鬼寄存,都面临极大的危险,其次写作者在现实世界,无疑是痛苦的,无论是寂寂无名还是声名远播,写下的文字都难以抹去,历历在目犹如债书。金钱与权力短暂,才华更容易失去,在无可命名的瞬间写作,亦是一场与命运的恶斗,有人能全身返回,有人失去性命,唯有不抱任何希望地去写,才有可能扭转败势,让永恒像一朵玫瑰,开放在自己的手心。
评分写作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家不是好当的。
评分写作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家不是好当的。
评分2014最后一本,完美收官。书袋掉得行云流水,被旁征博引吓尿。研究和创作不可兼得的问题在老奶奶这里根本不是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