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吾·兩種陽明學

李卓吾·兩種陽明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日)溝口雄三
出品人:
頁數:263
译者:孫軍悅
出版時間:2013-9
價格:3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47335
叢書系列:溝口雄三著作集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溝口雄三
  • 海外中國研究
  • 陽明學
  • 日本
  • 曆史
  • 李贄研究
  • 哲學
  • 李卓吾
  • 陽明學
  • 心學
  • 哲學
  • 明代思想
  • 思想史
  • 人性論
  • 自我修養
  • 學術研究
  • 陽明心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為“溝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作者在中日兩國各自的曆史背景之下,試圖揭示中日各自陽明學的特性:日本的陽明學産生於中國的陽明學,其後是如何走上自己的獨特發展道路;同時,與日本陽明學的獨特性相對,中國陽明學具有何種相對獨特性。

此外,本書通過討論敬慕中國明末思想傢李卓吾的日本江戶幕府末期革命傢吉田鬆陰的事跡,對於東亞陽明學的相似性與相異點進行瞭揭示。

著者簡介

作者介紹

溝口雄三,(1932~2010)著名漢學傢、中國思想史學傢。1932年生於名古屋市。1958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科。1967年名古屋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修畢。 曆任埼玉大學教養部助教授,教授;一橋大學社會學部教授;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 溝口雄三是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前大東文化大學教授,因罹患帕金森病,於2010年7月13日淩晨1點,在東京都練馬區一傢敬老院逝世。 溝口曆任一橋大學與東京大學教授,以研究中國宋代至現代思想史而享譽學界,並是日中專傢研討項目“日中知識共同體”的骨乾成員。著作有《作為方法的中國》、《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中國的衝擊》等。

圖書目錄

代譯序 追尋形而下之理 孫歌
李卓吾:一個正統的異端 孫軍悅譯
前言
壹 吉田鬆陰與李卓吾
1 偶遇
2 真與假
3 狂悖和愚蠢
4 知己難求(一):勝己之友
5 知己難求(二):知己之主
6 死之一字(一):“情人”的“甘死”
7 死之一字(二):一種迴心
貳 李卓吾:其人與思想
1 七十六歲的生涯(一):一犬之五十年
2 七十六年的生涯(二):遭受迫害的七十歲
3 “無”與“真空”
4 兩種陽明學
5 李卓吾之後
後記
兩種陽明學 李曉東譯
兩種陽明學
關於日本陽明學
中國的陽明學與日本的陽明學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关于李卓吾的人和思想,可能再怎么写也不太会超越沟口先生。在沟口的笔下,卓吾是鲜活的人,如同卓吾对人为何物的态度一样,均是鲜活而有私欲的。 卓吾生于明中叶政策大变动开始的前一年,卓吾至七十岁否定了自己前五十年的一切,开始动笔写下一般人五十岁之前早已写就的文...  

評分

也是假发和高杉的老师 所以阳明是银酱的祖师爷咯。 最近上演的暗杀篇,吉田松阴出现,银酱、高杉、假发对于武士道,对于守护的不同理解,这篇正是《银魂》的精华、出彩的一篇咯。 还短。。。。。 吉田,只是学到我阳萌一点毫毛而已,已然这么厉害了。  

評分

原文载《人文论丛》,2018年01期。 一、“两种阳明学” 王阳明的思想与学说历来被归为“心学”,这当然是源于其主张“心即理”“良知即天理”的缘故,也就是说,“(天)理”并非外在于人心、散在于万物之中,而是源自人之本心(“良知”),人的本心就是“理”的最终根源。然而对...  

評分

我素来将读书看作两种方式:一是自己读,二是别人读。通过看别人读书的结果多数会引起自己对原著的兴趣,世上人云亦云云之事极多,以至于我们对多数的事情只是听说,却不曾真正的了解。 看沟口雄三的第一本书《中国的冲击》,果真被冲击惊艳到,他会使我想到黄仁宇的某些判断,...  

評分

关于李卓吾的人和思想,可能再怎么写也不太会超越沟口先生。在沟口的笔下,卓吾是鲜活的人,如同卓吾对人为何物的态度一样,均是鲜活而有私欲的。 卓吾生于明中叶政策大变动开始的前一年,卓吾至七十岁否定了自己前五十年的一切,开始动笔写下一般人五十岁之前早已写就的文...  

用戶評價

评分

溝口雄三大人!“我們可以在這一幅畫麵裏,感受到中國曆史乃至曆史長河本身的悠久,以及曆史洪流背後如宇宙般廣袤的意誌。”

评分

從人物的自身經曆入手談他們的思想,對思想的理解會稍微容易一些。整本書作為明代思想史的著述也更容易進入。前半本對李卓吾和鬆陰的描寫都很動人,因為切入瞭人物的經曆與情感,讓思想史變得更有人性,而且以社會為背景的敘事會讓思想的産生有一個基礎在,而不是單純的抽象概念的討論,這是很吸引人的方式。後半本是兩種陽明學的三篇論文,各有不同側重,第三篇主要介紹日本陽明學的精神特質,前兩篇則重在中國陽明學與硃子學的繼承與發展,又與日本陽明學有本質的區彆。整體而言就是中國陽明學以理為核心,而日本陽明學則過渡到心-誠-天等概念,更加重視精神性的超越。由此中日兩種陽明學則顯示瞭行動實踐與精神超越兩種不同的傾嚮。

评分

講到李卓吾部分,整個塌掉瞭,感覺作者對理學並不是很懂。

评分

《李卓吾》的翻譯質量遠高於《兩種陽明學》;在分析陽明學的産生原因上,在分析硃陸之辯(實際上是硃王之辯),溝口雄三先生還是站在啓濛主義的立場上。

评分

《李卓吾》的翻譯質量遠高於《兩種陽明學》;在分析陽明學的産生原因上,在分析硃陸之辯(實際上是硃王之辯),溝口雄三先生還是站在啓濛主義的立場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