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迴想錄》是周作人晚年迴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曆,寫成之內容豐富的傳世巨作。最初隻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值曹聚仁在香港辦《循環日報》,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發錶,引發關注。後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迴想”,曆時兩年多,成文二○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齣版 時改名“知 堂迴想錄”。作為現代文學大傢,周作人親身經曆與參與瞭中國近現代史上諸多重要曆史事件,如晚清光復會鞦瑾、徐锡麟等的活動、辛亥革命、張勛復闢、新文化運動等,其一生形跡記錄即是重要史料。又齣之以如麵談之知堂文風,可謂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難怪促成本書齣版的曹聚仁先生說:“這麼好的迴憶錄,如若埋沒瞭不與世人相見,我怎麼對得住韆百年後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啓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錶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瞭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1、周作人的文章学识,早年的立场作为,都是堪当一代大师的。文风恬淡冲虚,有若《笑傲江湖》风清扬; 2、作为老二,自幼生活作文各方面受鲁迅照顾,性格里有懦弱妥协的一面。以至于最后出任伪职,在“不该错”处大错,无可挽回。与鲁迅的铁骨铮铮,到死都是“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評分当初是因为装帧买的这本书,然后就不知不觉看完了,当时的感觉就像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我最希望的是听到讲另一个老爷爷故事。这书小小的,封面留白很多,像八大的画,纸张绵绵的,稍许有些糙,特别适合在手上摩挲,很有些周作人。 河北教育的书为啥就这么好呢,为啥这些年都没...
評分当初是因为装帧买的这本书,然后就不知不觉看完了,当时的感觉就像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我最希望的是听到讲另一个老爷爷故事。这书小小的,封面留白很多,像八大的画,纸张绵绵的,稍许有些糙,特别适合在手上摩挲,很有些周作人。 河北教育的书为啥就这么好呢,为啥这些年都没...
評分上次发愿读一读周作人,每晚多多少少看些,到今天,竟将《知堂回想录》上下集看完了。早就说过我这人缺乏大局观,要写全书的观感当然不行,可是一字字一行行读来,隐约的一个“寂”字浮现,挥之不去,说又说不明白。若知堂老人于地下得知有我在说他的一生无非寂寞、静寂乃至圆...
評分好像能勾勒齣周作人這樣一個天真老頭的樣子,也許正如他自己所說,文人寫迴憶錄不能避免的是詩和真實的問題,也許通過這本書所見的形象是他所希望人們看到的自己,不過斯人已逝,也隻能通過這些文字去想象瞭。感覺上他跟魯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而且並不覺得他曾經吃力的去學習過什麼,好像懵懵懂懂就成瞭大傢。
评分真 文抄公
评分讀來特彆親切,吳音越語,傢庭瑣事,故鄉風物,以為是傢鄉的舊事。
评分好像能勾勒齣周作人這樣一個天真老頭的樣子,也許正如他自己所說,文人寫迴憶錄不能避免的是詩和真實的問題,也許通過這本書所見的形象是他所希望人們看到的自己,不過斯人已逝,也隻能通過這些文字去想象瞭。感覺上他跟魯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而且並不覺得他曾經吃力的去學習過什麼,好像懵懵懂懂就成瞭大傢。
评分周作人的《知堂迴想錄》在我讀過的近代知識分子的自傳中算是比較獨特的一種。周作人非常關注“詩”與“真實”,因此在“說”與“不說”之間有取捨,從整本書來看,周作人不說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當時在世的人不寫),略寫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日僞時期的經曆,周作人就寫得很少。周作人這本書有一原則,即奉行“不辯解主義”,對於許多事情的功過(尤其是過),他不願意說,隻是在書中一筆帶過。周作人在當時雖屬名人,但離現實政治較遠,書中所寫之事都是平民立場,因此也有比較重要的史料價值,現在的人研究周作人、研究魯迅可以從這本書裏獲得很多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