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发表,引发关注。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 时改名“知 堂回想录”。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周作人亲身经历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晚清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的活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等,其一生形迹记录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谈之知堂文风,可谓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难怪促成本书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诗《小河》等均为新文学运动振聋发聩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一粒纽扣挡子弹 周作人终成汉奸 柳已青 谈《知堂回想录》,不能避开版本。如今内地所见版本,依据的底本是香港三育初版本、再版本。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周作人回忆录》,这是钟叔河独具眼光编辑出版的,开一时出版风气之先,为读书人津津乐道。这个版本如...
评分《知堂回想录》,周作人,牛津大学出版社,竖排繁体,2019初版。书一出来,便有人出来说照片的人的姓名搞错、有错别字、有漏字等等,估计二版更正过来了。虽然有错处,但此版是目前整理最全的版本,装帧也是最好的。周先生写的很平实,就像闲适的老人一样,讲述自己的经历,在...
评分在我印象中,第一次对周作人的了解始于舒芜的一本书——《我思,谁在?》,里面有很多关于周作人的文章。那是一次偶然在学校图书馆书架间胡乱翻看时看到的,当做文坛八卦来读,还借了回去。具体内容现在已经忘记,只是有几个标签仍然记得,分别是鲁迅的弟弟、文坛领袖和“汉奸...
评分一 “我是知你的。” 这是一年前的我,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躺在近窗的硬板床上,盖着泛黑而油腻反光的单薄被子,趁着昏黄斑斑局促不安的灯光,重新翻看你的《知堂回想录》,整个生活的底色弥漫着腐朽霉味,倦极怠极又最愤怒最无望时想说与你的话。 “我倦极的是在暗...
评分在我印象中,第一次对周作人的了解始于舒芜的一本书——《我思,谁在?》,里面有很多关于周作人的文章。那是一次偶然在学校图书馆书架间胡乱翻看时看到的,当做文坛八卦来读,还借了回去。具体内容现在已经忘记,只是有几个标签仍然记得,分别是鲁迅的弟弟、文坛领袖和“汉奸...
完全没读完。。。。虽然久仰周作人的文风和文格,但实在没耐心看他写舅舅姑妈曾祖母曾爷爷那些谁死了谁说闲话谁挑拨离间这些事儿。还有文中处处和鲁迅叫板,指出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在朝花夕拾中的描述,借以对照另一个思维角度。
评分周作人确实是小事上聪明,大事上昏头。
评分7 上:童年动人,长大无可取。大事不确,小事不屑,唯死事真切,述死时尤见其平和冲淡。非仅乐生,直并乐死。
评分完全没读完。。。。虽然久仰周作人的文风和文格,但实在没耐心看他写舅舅姑妈曾祖母曾爷爷那些谁死了谁说闲话谁挑拨离间这些事儿。还有文中处处和鲁迅叫板,指出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在朝花夕拾中的描述,借以对照另一个思维角度。
评分日夜书,案头床头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