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记录的是一位资深律师与一名法学教授就刑事辩护问题进行的对话,针对三十余年来中国的刑辩之路,梳理刑事辩护中国模式下的独特经验。对话的目的主要是对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以期尽量展示中国刑事辩护的一般经验,并使这些经验上升为概念和理论。这些经验对于律师业内同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一般读者了解刑事律师的辩护经历也是重要的资料,其中的理论观点对于法学教授深入研究中国刑事辩护制度,推动中国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将富有启发意义。
本书出版后在刑事诉讼实务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鉴于新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高三部委又新近制定颁布了大量实施细则。我们邀请了两位作者就实施细则再进行一次新的补充谈话,增补到书稿中去并更换了封面设计和装帧形式。
田文昌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位刑辩律师,陈瑞华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位刑诉法学者。这两位在各自领域具有鲜明号召力的人物,围绕刑事辩护这一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展开深入而具体的对话,系统梳理中国刑辩30年来的经验与得失,全面展现中国刑辩道路的独特历程,涉及刑辩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式刑事辩护的独特模式、律师辩护实践中的独特经验、被告人人权保护的独特历程与曲折进步以及最新的刑诉法修订为刑事辩护带来的新空间与新挑战,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国刑事辩护进行了全面总结。
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我想在任何一个国家出他本国刑事辩护领域的书直接叫《刑事辩护的经验》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是中国的经验?从这点上来看就能想到,中国的刑事辩护一定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否则干嘛要在书名上多此一举? 通读此书,最大...
评分1、立法对被告及辩护人的蔑视令人震惊。 2、刑讯逼供是当前刑事案件的最大问题。 3、学者对实践问题的敏感程度不如律师。 4、律师如不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则无法将执业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5、律师能做的一是批判现有立法、二是激活现有法条。 6、辩护人会见当事人时,...
评分屁股决定脑袋。从辩护人的角度看,不相信公检法。而我作为一个法官助理,也对控辩双方都保有警惕。 田文昌律师,有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经验,并练就了高超技巧,学到很多。比如,拿一张大白纸把前后多次的陈述~供述摘录下来,前后比较或与其他证据比较,这个就是悄悄法律人以为...
评分现实不仅不如电视上的侦破法律类故事炫酷,甚至LOW B很多,很多。 原来中国的审判,证人基本是不出庭的。 那些炫酷的交叉质询,我们根本就木有,律师们也都不会。 原来法庭的秩序,是不标准的。 那些庄严的法庭场景,现实中一团乱。甚至连开庭的时间都不会跟律师商量,有的律...
评分现实不仅不如电视上的侦破法律类故事炫酷,甚至LOW B很多,很多。 原来中国的审判,证人基本是不出庭的。 那些炫酷的交叉质询,我们根本就木有,律师们也都不会。 原来法庭的秩序,是不标准的。 那些庄严的法庭场景,现实中一团乱。甚至连开庭的时间都不会跟律师商量,有的律...
书整体值得反复读,但是作为顶级刑诉律师和刑诉教授,应对书中的刑法错误负责——起码应当作上标注,小一点的如还在用“偷税罪”的说法;大一点的如对盗窃还认为需要私密性;更严重的还有对三角诈骗财产性利益的不解…全书只见四要件,不见三阶层或温和新理论。如此背离主流刑法和司考,既无奈,也警惕
评分作为“法外之徒”觉得讲得非常清楚明了,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也对当前的司法环境更加悲哀了。
评分作为“法外之徒”觉得讲得非常清楚明了,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也对当前的司法环境更加悲哀了。
评分不能一目十行不然就看不懂实在是太捉鸡了。。。
评分2015.2.12,亚马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