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節選自2010年5月颱灣時報齣版社齣版的《人文與民主》一書。該書選萃餘英時先生寫於1980年代後,關於人文與民主議題的文章,以人文篇、民主篇與思想篇勾勒一代知識人的思想精華。本書代序為餘英時先生獲剋魯格奬時所做演說的中文譯稿,正文選瞭三篇文章:《“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人文與民主——在“餘紀忠講座”上的演講》、《中國思想史研究綜述——中國思想史上四次突破》。
餘英時認為中國人文傳統中的儒學一支有許多普世價值與西方民主製度巧妙接閤;換言之,儒傢傳統是民主在華人世界的基石。書名取之“人文與民主”,是作者呼籲社會用人文給生命灌注精神價值,並期許颱灣作為中國文化社群的代錶,在有瞭民主的選票後,更能以“人文”修養改進民主體製的質量。本書比較有代錶性地體現瞭餘英時先生對於人文、民主和思想方麵的觀點和研究成果。
餘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升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曆史講座教授。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 所獲學術榮譽計有:中央研究院院士(1974)、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1977)、美國明德學院榮譽文學博士(1984)等。2006年獲頒美國國會圖書館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
作品有《現代儒學論》《中國文化史通釋》《中國文化的重建》,《硃熹的曆史世界》《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等。
余老爷子的书,真的很不好读! 每一个看多余英时书的人,可能都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书似乎很好读,一页页翻下去,很快就看完了。 但是,但是,打住,打住,你不得不往回翻去,哪里似乎有些东西在召唤你回去再读,就像沙中的光亮,那是什么东西?吸引你翻回去,再读。 这...
評分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人文传统的遭遇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在一个除旧布新的整体气氛中经历沉沦与创新的动荡,然后到1949年之后,不论是西方人文还是国学研究,都消失了三十多年之久;最后却又触底反弹,十多年来出现一股持续的“国学热”,并从学术文化界走向社会。围绕着它的争...
評分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人文传统的遭遇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在一个除旧布新的整体气氛中经历沉沦与创新的动荡,然后到1949年之后,不论是西方人文还是国学研究,都消失了三十多年之久;最后却又触底反弹,十多年来出现一股持续的“国学热”,并从学术文化界走向社会。围绕着它的争...
評分余老爷子的书,真的很不好读! 每一个看多余英时书的人,可能都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书似乎很好读,一页页翻下去,很快就看完了。 但是,但是,打住,打住,你不得不往回翻去,哪里似乎有些东西在召唤你回去再读,就像沙中的光亮,那是什么东西?吸引你翻回去,再读。 这...
視野廣闊,融會貫通
评分三部分,其中《人文與民主》看過視頻,學著餘先生的語調齣聲地讀完整本,現在覺得自己萌萌嗒。
评分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短短幾篇文章,深入淺齣,猶如撥雲見日。
评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錶述作者關於人文、民主和思想三方麵的觀點和見解。作者師從錢穆、楊聯陞,為著名曆史學傢和漢學傢,曾獲“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奬。書雖薄,內容卻豐富,具有優秀的導引作用。讀之,可對三方麵有一定的認識提升,關鍵是作者獨特的見解和學術思路可以引發讀者聯想與思考。 要使用西學的科學方法,“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民主不光有量的問題,一人一票,太膚淺;民主更要有量的問題,領導社會的領袖要有高度人文修養,公民要有“通識”,否則無法判斷公共政策的得失而定其取捨,最後民主隻能成為隻記選票的暴民政治。人文給予瞭民主強大的支撐。
评分即知即行 2019.32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