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懷

中國情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餘英時
出品人:
頁數:402
译者:
出版時間:2012-6
價格:4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95192
叢書系列:餘英時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餘英時
  • 餘英時
  • 散文
  • 散文隨筆
  • 思想史
  • 曆史
  • 文化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情懷
  • 文化傳承
  • 民族精神
  • 曆史記憶
  • 傢國情懷
  • 愛國主義
  • 中華文明
  • 傳統價值觀
  • 社會責任
  • 時代擔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如果說,陶淵明的詩中,篇篇都有酒,那麼餘英時先生的文字中,可謂篇篇都飽含“中國情懷”。餘英時常把自己比作曾僑居陀山的鸚鵡,時時想為中國的文化生命之賡續光大盡一點心意。餘英時先生除瞭義理和考據的專業學術著作之外,不乏飽含史思而筆端常帶情感的辭章之作。本書幾乎囊括瞭其代錶性的散文,分為“價值篇”、“文化篇”、“曆史篇”、“士人篇”、“儒學篇”、“讀書篇”等。從中,讀者能感受到其發自深厚學養和真誠良知的對於中國文化的眷眷情懷。

著者簡介

餘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係首屆畢業,哈佛大學史學博士。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曾獲國際多所大學的榮譽和名譽博士學位。2006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終身成就奬”(the John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圖書目錄

【餘英時自序】
北京大學齣版社和彭國翔先生閤作,決定為我齣版一套彆齣心裁的“作品係列”。這一係列包括一部散文集、一部自序集、一部懷舊集,也許還加上一部訪談錄。我為什麼說,這一係列是彆齣心裁呢?因為其中所收都是我個人所感所思之作,與我在一般史學論著中盡量將自己放逐在外的風格,適成鮮明的對照。如果藉用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概念,前者屬於“有我之境”,後者屬於“無我之境”。這“有我之境”便是本係列的彆齣心裁之所在。一九四九年鞦季,我在燕京大學曆史係讀過一學期,燕園的師友和風景後來一直縈係在我的心頭。一九七八年十月我隨美國漢代研究代錶團訪問北京大學,其他團員當然都認為到瞭北大,隻有我一個人感覺是迴到瞭離彆二十九年的母校。我清楚地記得,在我們一夥人經過未名湖畔時,我還極其匆忙地獨自跑到當年的宿捨(燕大第二食堂)去探望瞭一下。現在北京大學齣版社為我刊行作品係列,我卻仿佛感到:這是母校對於一個遠方校友的親切照顧。彭國翔先生費瞭極大的心力編選這一係列,我對他的感激不是一句尋常道謝之語能夠錶達於萬一的。是為序。
餘英時
2012 年2 月10 日於美國普林斯頓
目錄
價值篇
中國近百年價值觀的變遷(1993) / 3
讓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起來(1999) / 15
恢復人類文明的元氣(1999) / 22
重振獨立自主的人格(2000) / 24
晚節與風格(2001) / 28
容忍與自由(2002) / 30
文化篇
試論中國文化的重建問題(1981) / 35
文化危機與趣味取嚮(1985) / 45
科技文化與大眾文化(1985) / 54
論文化超越(1990) / 64
美國華僑與中國文化 / 79
曆史篇
關於中國曆史特質的一些看法(1973) / 91
史學、史傢與時代(1973) / 103
中國史上政治分閤的基本動力(1995) / 123
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2005) / 130
關於中日文化交涉史的初步觀察(2007) / 153
士人篇
道統與政統之間:
——中國知識分子的原始型態(1980) / 169
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1991) / 196
商業社會中士人精神的再造(1999) / 206
漂流:古今中外知識人的命運
——劉再復《西尋故鄉》序(1996) / 214
儒學篇
儒傢君子的理想(1985) / 223
儒傢倫理與商人精神(1985) / 244
儒傢思想與日常人生(1995) / 252
現代儒學的睏境(1988) / 260
價值荒原上的儒傢幽靈(2006) / 265
讀書篇
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1958) / 271
古典與今典之間
——談陳寅恪的暗碼係統(1984) / 283
怎樣讀中國書(1990) / 293
記吳宓的“殉道”精神(2003) / 299
書中乾坤大(2004) / 303
坐隱篇
“用誌不分,乃凝於神”
——吳清源《以文會友》讀後(1986) / 309
“欲超勝負入中年”
——林海峰紐約名人戰記感(1998) / 314
“殿上垂裳有二王”
——為王立誠、王銘琬的圍棋成就而作(2000) / 318
境界與平常心(2001) / 326
母校篇
為“新亞精神”進一新解(1974) / 337
我對於新亞校友會的期望(1975) / 341
新亞精神與中國文化(2000) / 344
新亞書院紀念碑銘(2009) / 356
唐君毅先生像銘(2009) / 358
自述篇
我的中國情懷(1985) / 361
我所承受的五四遺産(1988) / 366
我走過的路(1995) / 370
我對中國曆史與文化的追索
——剋魯格奬演說(2007) / 378
我與中國思想史研究(2008) / 383
編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中国文化中最具吸纳能力的就是道家了,它统一阴阳,覆盖东西。道德自是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艺术、宗教甚至科学都在道的名下,它们的最高境界就是“艺进于道”。这个道,大概在西语中有“taste”可近似。书中一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自觉在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的大家庭中,也...  

評分

又一本余先生的文選,其中大概一半是以前各種選集裏面收過的。 其實,我下決心買這本,主要是爲了《中國知識份子的邊緣化》一文。可惜的是,又是閹割版,第二部份“知識分子與政治權力”少了一大半,知識份子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命運,仍然屬於禁忌的話題。。。 在幾篇文章中,余...  

評分

余英时这个名字,在大陆当代读书人心目中早已矗立为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符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钱锺书先生就许之为“海外独步”。2006年,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余英时,可说是整个中国知识界的一大盛事。有评论者认为,余英时在西方学界...

評分

又一本余先生的文選,其中大概一半是以前各種選集裏面收過的。 其實,我下決心買這本,主要是爲了《中國知識份子的邊緣化》一文。可惜的是,又是閹割版,第二部份“知識分子與政治權力”少了一大半,知識份子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命運,仍然屬於禁忌的話題。。。 在幾篇文章中,余...  

用戶評價

评分

公知屬性的餘英時,挺雲中上師的

评分

齣來啦!

评分

: I712.65/4168

评分

我在哪裏,哪裏就是中國。

评分

書如其名,幾乎收入的每篇散文裏,都可以讀齣餘英時先生濃濃的中國情懷。他對中國曆史文化的獨特見解和信手拈來的造詣讓人受益匪淺,而他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無比珍視和深切感情又讓人感動無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