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周国平
出版时间:2014-2
价格:26.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41132
丛书系列:青年尼采作品
图书标签:
  • 尼采
  • 哲学
  • 西方哲学
  • 周国平
  • 德国
  • 希腊哲学
  • 美学
  • 德语文学
  • 希腊悲剧
  • 哲学
  • 古希腊
  • 悲剧
  • 人性
  • 命运
  • 存在
  • 伦理
  • 思想
  • 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弗里德里希·尼采,19 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独自一人在欧洲文化中游荡。他与传统辩驳,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1889 年,尼采在都灵的街头,看到了一匹被马夫虐待的马。在那个瞬间,他心生悲悯,抱住了马的脖子。这件事导致他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本书是尼采唯一一部论述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专著。在本书中,尼采试图依靠残篇断简并且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复原希腊悲剧时代哲学家的群像,从而重现“哲学的原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译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各自的朝圣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有《悲剧的诞生》等。

目录信息

译者导言:回到哲学的源头
一、关于《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二、论哲学和哲学家
三、论希腊早期哲学家
四、简短的小结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原序一
原序二
一、希腊人与哲学
二、哲学与文化
三、论泰勒斯,哲学开始于“一切是一”的形而上信念
四、阿那克西曼德:世界起源中的伦理问题
五、赫拉克利特:世界的本质是生成而非存在
六、赫拉克利特:世界是宙斯的游戏
七、赫拉克利特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
八、以赫拉克利特为典范,论哲学家的骄傲和孤独
九、巴门尼德的前期学说
十,巴门尼德:只有存在者存在
十一、巴门尼德哲学奏响本体论的序曲
十二、巴门尼德把概念当做真理的最高标准
十三、对巴门尼德的驳议和对世界的正确描述
十四、阿那克萨戈拉:无数的基质
十五、阿那克萨戈拉:原动力“奴斯”
十六、阿那克萨戈拉的宇宙理论
十七、阿那克萨戈拉宇宙理论的伟大
十八、阿那克萨戈拉宇宙理论的缺陷
十九、论“奴斯”的审美性质:世界开始于游戏
重要语词译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充满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和常识性概念的煞有介事的夸夸其谈。一种信誓旦旦的盲目、炫目而流畅的肤浅,鲁莽、武断、坚决地贯穿其中。 没有写完是尼采的幸运。译者的导言与尼采的正文一样,先预设了时代和众人的低能,然后大放厥词。可笑。 2012.8.2

评分

所谓“希腊悲剧”,大抵不只是悲哀而已。须是英雄,须是不可抗力,在时代的深深印记下无可奈何,然而事迹却足可歌颂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正是这样一些被尼采选中的英雄。 本书犹如一部素描,仅是二三事,却欲展现一个哲人的个性。在...  

评分

这是尼采未完成的一部早期哲学著作,与《悲剧的诞生》的理路一脉相承。 为什么尼采如此关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因为在他看来,欧洲文明自柏拉图起便步入歧途,走进了虚无主义的泥潭中,要避免未来的文化失败,只有回到源头,获取解放的力量。 尼采的这个思路,应该是文艺复...  

评分

希腊、包括后来的德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哲学家的国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哲学以及哲学家在这两个国家你是被看做常态存在的,而在其他的民族,哲学家则更多的是被看成非正常的存在,所以在其他的很多民族,哲学家往往是悲剧抑或悲壮的。 尼采的悲剧就在于他已看到德国未来的...  

评分

这是尼采未完成的一部早期哲学著作,与《悲剧的诞生》的理路一脉相承。 为什么尼采如此关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因为在他看来,欧洲文明自柏拉图起便步入歧途,走进了虚无主义的泥潭中,要避免未来的文化失败,只有回到源头,获取解放的力量。 尼采的这个思路,应该是文艺复...  

用户评价

评分

周国平其实是一个好的译者

评分

尼采思想的部分源头,语言其实很是平质有力,也不乏深刻;可是对于我这个入门者而言,某些希腊哲学家的思考体系已经作者所说的伟大之处于我太难咀嚼了,思想深度不够厚度不够,于是难。

评分

读了前十五节,简直太艰深了。。。

评分

攻击他文字缺乏理性的人所不能忽视的青涩杰作 但对我现在这个程度来说 刚好 读的很顺畅

评分

这是部未完成稿,生前未出版。1873年,悲剧的诞生出版后一年尼采曾将部分书稿带到瓦格纳家进行朗读。本书与悲剧的诞生有部分连续性,但更偏重于哲学层面的讨论,审美则为辅。尼采认为,在希腊悲剧时代,哲学的存在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在对意义和世界本质的追问上,这种追问必然导向形而上学。不管尼采之后如何批判康德哲学,但其对逻辑形式不能触及事物本质的坚定认识则无疑是深受其影响。据此他意识到理性的无能为力,反对体系学说而崇尚哲学家的个性及其背后的哲学气质,其中赫拉克利特最合乎胃口,这也是其一生未推翻的基本认识,即【世界的本质是生成,世界统一于生成而非存在】。并借用阿那克萨戈拉的“奴斯”概念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的“生成”本质进行审美辩护:自主自决、为所欲为的奴斯,既不受原因支配,也不受目的支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