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胡兰成 中国文学 随笔 文学评论 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 文学研究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国
发表于2025-02-22
中国文学史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胡兰成(1906—1981 ),出生于浙江嵊县胡村,卒于日本东京。青年时代曾于燕京大学旁听课程,后在浙江、广西等地任教。抗战时任《中华日报》总主笔等职,期间与张爱玲结婚。1974年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其文学才能影响深远,日本和中国的部分作家颇受其影响。晚年与唐君毅、钱穆、牟宗三、徐复观、冈洁、汤川秀树、川端康成等人过从甚密。著有中文著作《山河岁月》《今生今世》《革命要诗与学问》《禅是一枝花》《中国的礼乐风景》《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日文著作《自然学》《建国新书》《心经随喜》《天人之际》等。
文学
评分序言里小北恭恭敬敬地将胡兰成与木心为比,认为二人都执守着中国传统文化。但说句冒犯的话,看完文学史话,自觉胡的学养不及木心十分之一。胡兰成心心念念的中国的“文明”,看西方的一切如鸿儒待蚍蜉,认为“无”高于“有”。中国文化诚然有自己的特点,讲究“虚”,但若以此为本妄自尊大,便是可笑又可怜的了。
评分序言里小北恭恭敬敬地将胡兰成与木心为比,认为二人都执守着中国传统文化。但说句冒犯的话,看完文学史话,自觉胡的学养不及木心十分之一。胡兰成心心念念的中国的“文明”,看西方的一切如鸿儒待蚍蜉,认为“无”高于“有”。中国文化诚然有自己的特点,讲究“虚”,但若以此为本妄自尊大,便是可笑又可怜的了。
评分午后三点……那些日子不再有。
评分胡兰成用“风、兴、气、息”之类中国传统文论概念来梳理中国文学史,算是别致,论《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片段算精彩。但这也算不得什么创见,因为中国文学的问题恰恰就是:1,文论里这类模糊概念太多,对文学写作指导不出所以然;2,文学创作上太讲究跌宕自喜,很多感情(颓废虚无)被乐感文化给圆化了,缺乏悲剧冲撞。胡兰成可以把五胡乱华看作华夏文化的反题,把隋唐看作华夏文化的合题,为什么不可以把今日之西方文化影响也看作一个反题,冀望华夏文明复兴的合题呢?胡氏分别心太强,对欧美文学又外行,他变低欧美文学和吹捧朱天心正在成为一个笑话。下编中论鲁迅、周作人、张爱玲以及随笔六则倒情理圆融,很是可观。
代序 原要请陈丹青先生作序,惟出版在即,丹青先生又忙。三三诸人,也各有所忙,亦恐等不及。 去年冬天,木心先生讲述的《文学回忆录》出版影响颇大。此前,我费尽心思寻求胡兰成先生1976年夏天在朱家隔壁为一群文学青年讲述《易经》时的授课录音,遂因此联络上许多亲炙过胡...
评分中国传统文学亡于五四,中国当代文学始于五四。在多事之秋,只能一刀切,面对坚船利炮,中国人丧失了一切自信,文化是错的,文学是错的,汉字是错的,甚至习俗是错的。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左翼作家,都面带自毁凶相,而胡兰成是一股文化自信的清流。而且,胡兰成的文化自信,并非...
评分胡先生坚信,中国之文学,在于接近自然的人世,其作者上至朝廷之士,下至民间百姓说书人,所以顺应自然有无之道,顺天而有反,尊贵而平等,强义而柔顺,平实中却说尽了一切的道理、科学和艺术。 这是放在了一个大文学去理解,因为政治色彩浓重的礼乐制度遇见了寻求道与气的黄...
评分对于胡老头儿的书,以前一本都没读过 但对他的生平和感情生活 倒是知道的不少 总之 尤其在大陆来说 大部分关于其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因了这“知道的不少” 我一直不愿意读他的只言片语 无聊之至时 翻开这本书 作为“史话”的书 竟可以让我手不释卷 实属不易 两天一口气看...
评分也许因为先看了他的《今生今世》,对他的认识先有了个框框。总觉得他的观点不够全面和公正。不过字里行间,仍看的出作者对中国文学的很深的研究,因此,还是值得一读。
中国文学史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