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胡兰成(1906—1981 ),出生于浙江嵊县胡村,卒于日本东京。青年时代曾于燕京大学旁听课程,后在浙江、广西等地任教。抗战时任《中华日报》总主笔等职,期间与张爱玲结婚。1974年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其文学才能影响深远,日本和中国的部分作家颇受其影响。晚年与唐君毅、钱穆、牟宗三、徐复观、冈洁、汤川秀树、川端康成等人过从甚密。著有中文著作《山河岁月》《今生今世》《革命要诗与学问》《禅是一枝花》《中国的礼乐风景》《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日文著作《自然学》《建国新书》《心经随喜》《天人之际》等。
胡兰成在《中国文学史话》的第一章《礼乐文章》中开篇就说:“中国文学是人世的,西洋文学是社会的。”用朱天文的话来讲,这是给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定下了自己的坐标。胡先生通篇引经据典,所述只有一个主题:中国文学是相由心生,是气息,是活的灵魂;而西方文学是物...
评分 评分“那有情有义的小叔叔。”正是胡兰成最好的自况。 有士人的风流雅致,又有爱国的义薄云天,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在里面。 胡兰成喜欢用飘渺如云的语言去描绘感官的体验,喜欢以虚空博大去包揽万物。对中西文字的对比,有其独到之处,举例也可见其功力。 他说的...
评分中国传统文学亡于五四,中国当代文学始于五四。在多事之秋,只能一刀切,面对坚船利炮,中国人丧失了一切自信,文化是错的,文学是错的,汉字是错的,甚至习俗是错的。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左翼作家,都面带自毁凶相,而胡兰成是一股文化自信的清流。而且,胡兰成的文化自信,并非...
评分发表于当当网2009-05-12 10:44:33 看胡兰成先生的《中国文化史话》, 颇为辛苦。 实在是有太多看不清白的地方, 所以一直都是停停走走的看, 有时一页要看上好几天, 即便如此,但仍旧没有多少记住的东西。倒是最后几篇详细写道具体作家的小文, 印象深刻许多。 不过,...
我能说我只记住了朱天心《击壤歌》了么~
评分终于读完了……
评分终于读完了……
评分觉得没有《山河岁月》好。胡兰成太有灵气了,以致于飘飘然,以他一生的学问都没能镇得住。
评分胡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