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胡兰成(1906—1981 ),出生于浙江嵊县胡村,卒于日本东京。青年时代曾于燕京大学旁听课程,后在浙江、广西等地任教。抗战时任《中华日报》总主笔等职,期间与张爱玲结婚。1974年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其文学才能影响深远,日本和中国的部分作家颇受其影响。晚年与唐君毅、钱穆、牟宗三、徐复观、冈洁、汤川秀树、川端康成等人过从甚密。著有中文著作《山河岁月》《今生今世》《革命要诗与学问》《禅是一枝花》《中国的礼乐风景》《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日文著作《自然学》《建国新书》《心经随喜》《天人之际》等。
读完胡兰成的文艺评论杂文集《中国文学史话》,眼光视见颇有六朝荡子不羁温媚处,但终究不如其《山河岁月》一书有自成天地的意思,尤其始终脱不去与张爱玲金童玉女岁月留下的美学范式,所以便少了英雄无赖有真姿的民间起兵的王天下之气。
评分中国传统文学亡于五四,中国当代文学始于五四。在多事之秋,只能一刀切,面对坚船利炮,中国人丧失了一切自信,文化是错的,文学是错的,汉字是错的,甚至习俗是错的。民国时期的大多数左翼作家,都面带自毁凶相,而胡兰成是一股文化自信的清流。而且,胡兰成的文化自信,并非...
评分只能说胡才子作为传统文人,文学素养是不用质疑的,但是其中对与张爱玲的叙述夹杂的厉害,难道征服一个女人就这么值得一辈子津津乐道么?
评分一本《中国文学史话》虽不足以给胡兰成赢来多大的名头,起码使人们不至产生过深的误会。《论语》里说到识人,要察其言,观其行,应该是不错的。而说到误会,我想到了辜鸿铭。历史书上“五四”一节的小字部分,用“顽固”、“迂腐”几字便概括了其人。后来我有机会看《辜鸿铭文...
怎么说呢,嗨……
评分觉得没有《山河岁月》好。胡兰成太有灵气了,以致于飘飘然,以他一生的学问都没能镇得住。
评分序言里小北恭恭敬敬地将胡兰成与木心为比,认为二人都执守着中国传统文化。但说句冒犯的话,看完文学史话,自觉胡的学养不及木心十分之一。胡兰成心心念念的中国的“文明”,看西方的一切如鸿儒待蚍蜉,认为“无”高于“有”。中国文化诚然有自己的特点,讲究“虚”,但若以此为本妄自尊大,便是可笑又可怜的了。
评分读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毕,有如游乐场:拔河、拉大锯,过山车,大转盘,或玩跷跷板。一方面,我佩服他对文学的那种通感,也可以说是一种嗅觉。从《诗》《书》一直说到明清小说,欢喜不尽,蕴藉不尽,亦能说到点子上。另一方面,对于文化他是持东方主体论的,我亦然,但谨慎,不能迷糊,被他牵着走。对于故实史料,亦多有粗疏之处。他的文字是自喜,木心则是自恋。
评分胡先生漂亮话有一种炫耀美丽人生的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