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发现陈寅恪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怀宇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5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1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160990
丛书系列: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学术史
  • 陈怀宇
  • 思想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陈寅恪及其研究
  • 民国
  • 陈寅恪
  • 西方视角
  • 学术研究
  • 历史人物
  • 思想传播
  • 中西对话
  • 现代史学
  • 文化比较
  • 学术史
  • 跨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寅恪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本书主要研究陈寅恪学术研究的世界学术背景,特别关注陈寅恪时代国际东方学与西学对其学术之养成、发展、变化的影响。作者运用不同语言的文献材料等多重证据来进行辨析,结合前人未加注意的一些西文文献,考察了陈寅恪在哈佛、德国的留学历程及其所处的欧美学术界,以及他和欧美学者兰曼、白璧德、吕德斯以及其他同辈学者交往的经历,提示了陈寅恪东方学与史学发展的国际学术背景,重点分析了陈寅恪在思想和学术上受到的欧美人文主义、东方主义、文献主义以及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怀宇,生于1974年,江西樟树人。先后求学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并获选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历史学部研究员、剑桥大学克莱尔堂(Clare Hall)斯伯丁研究员(Spalding Fellow)。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宗教史与思想史、丝绸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与学术。已出版《中国中世寺院主义之复兴》、《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近代传教士论中国宗教》、《景风梵声》等论著,并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目录信息

铭谢
导论
第一章、陈寅恪留学哈佛史事钩沉及其相关问题
导言
第一节、陈寅恪负笈哈佛园
第二节、哈佛园中多英杰
结语
第二章、陈寅恪与德国早期学术联系新证
导言
第一节、陈寅恪与德国东方学会
第二节、陈寅恪、白乐日与现代唐史研究
第三节、陈寅恪与玉井是博
结语
第三章、东方学、西学、历史学:陈寅恪的学术世界
导言
第一节、从陈寅恪论钢和泰的一封信谈起
第二节、陈寅恪著述中的西典
第三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寅恪所获英美学术荣誉始末
结语
第四章、陈寅恪所谓东方学之目录学之源流
导言
第一节、东方学之目录学之前传
第二节、东方学之目录学之本传
结语
第五章、佛学与人文主义:白璧德对中国学者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白璧德与早期东方学
第二节:白璧德之佛教思想及其历史背景
第三节:白璧德对哈佛早期中国留学生的影响
结语
第六章、佛教、佛学、佛法:中国佛教与现代性
导言
第一节:欧洲发现佛教与近代佛教学的兴起
第二节:日本近代佛学的兴起
第三节:中国佛教与现代性
结语
第七章、文献主义与民族主义:近代佛学视野中的陈寅恪
导言
第一节:陈寅恪之佛学与文献主义
第二节:陈寅恪之佛学与文化民族主义
结语
第八章、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
导言
第一节:了解之同情
第二节:种族文化观
结语
第九章、美学与启蒙:赫尔德在近代中国
导言
第一节:王国维与赫尔德
第二节:赫尔德美学思想入华
第三节:李长之论赫尔德与艺术史
结语
第十章、民俗学与国民性:本土学术之域外资源
导言
第一节:民俗学与民族文学
第二节:民族性与国民性
结语
第十一章、自由与真理:个人主张与近代思想
导言
第一节:思想自由
第二节:少数主义
第三节:民族学术
结语
附录
一、 1919年哈佛中日留学生之比较研究
二、 没有过去的历史:学术史上的日本东洋学
三、 日本中古史巨擘黑田俊雄
参考文献
缩略语
中、日文文献
西文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开卷八分钟看到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最早知道陈寅恪是因为著名的《柳如是别传》,虽是天书,却让我从此关注了陈老。不过从那以后读过的有关他老人家的书都是研究中古史、古典文学的著作,如今难得见到一部分析陈老早年留学时东方学背景的学术作品,角度新颖且极有分量...  

评分

陈怀宇 我的研究和陈寅恪热没多大关系 2013-07-20 02:30:38 新京报   陈怀宇   1974年生,江西樟树人。旅美历史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宗教史、近现代思想学术史。200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曾在日本、欧洲游学。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再见陈...  

评分

本书构思新颖,发人之未发,论述详尽,材料完备,是近年陈寅恪研究中观点独特、内容精湛的一本好书。作者显然想突破最近陈寅恪研究的瓶颈,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探讨陈先生治学的西学成分,并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新颖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有些见仁见智的地方,但拙意...  

评分

在开卷八分钟看到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最早知道陈寅恪是因为著名的《柳如是别传》,虽是天书,却让我从此关注了陈老。不过从那以后读过的有关他老人家的书都是研究中古史、古典文学的著作,如今难得见到一部分析陈老早年留学时东方学背景的学术作品,角度新颖且极有分量...  

评分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陈寅恪是怎样炼成的? ——陈寅恪的学术“前世”与民国时期的西学东渐 关于陈寅恪,我们不是说得太少,而是说得太多。 从十八年前,陆键东充满人文气息的传记风行海内,到思想界、知识界将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视为一种民国学术的风骨与...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无趣。

评分

: K825.81/7239-18

评分

作者中古史出身,写这部书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老一辈学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们没有辜负他们的时代,试看跟陈寅恪同住一楼的几个哥们儿,日后都有一番建树,我们这一辈人,也不该辜负了我们的时代。末一章谈赫尔德给我很多启发。

评分

很好的主题,内容烂得可以。。。

评分

三星半吧。前半截梳理陈寅恪早年留学期间“作者认为可能和他有关系”的人的学术史,后半截就要更散一些,最后一章是关于陈寅恪自由思想本意的考察。作者应该是对自己的思想史知识储备很自信,于海外学术源流考证及学者个人经历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绕太远了,很多东西考证上没有实锤,思想上又故弄玄虚;作者可能自觉见识与笔力已得其人精髓、不屑明谕于人,在读者一侧就只能视作“格调密集型”思想史了。倒是前面对20世纪初负笈哈佛之人的学术经历的考证给人印象深刻:陈先生在哈佛并不能算上流学生,看来没当上“波士顿人”也不耽误在思想史上大放异彩,我还有戏【泥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