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其后从军,1950年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先后在南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任教,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明代的漕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地北天南叙古今》《中国大历史》等书。曾参与《中国科学与文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美] 黄仁宇
出品人:
页数:35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4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0881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黄仁宇 
  • 历史 
  • 蒋介石 
  • 中国近代史 
  • 蒋介石日记 
  • 传记 
  • 中国历史 
  • 民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历史著作,记叙的时间自1924年国民党黄埔建军始,至1945年抗战结束止。书中对海内外关于蒋介石的评议,多有精彩的辨析;作者拣择与排比史料的方式,别具慧眼,言人所不能言。作者沿袭其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检视蒋介石的历史定位及其历史局限性。作者曾说,写作此书,目的在于阐明中国由“中世纪国家”步向现代的挣扎和转折。此次增订出版,增补了作者相关的四篇文章,作为附录;并对全书的文字重新做了核订并有所补充,使全书更趋完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比较乏味的一本书,坚持着看完。黄的资料基本属于二手,是大事长编和所谓蒋介石密录所引的,并不是去年胡佛研究院所公布的最新资料。当年闻黄至国内参加历史研讨会之些许劣迹,看此书颇能应证。为史者所做这百般开脱,仿佛是给自己曾经的国军生涯找心理正义吧。 此书主要之论点...  

评分

朝花朝拾之七——大学杨奎松、牛大勇教授选修课期末报告 一 1840年起的约15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阵痛最大的时期,民国是其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国家和民族备受内外压力的无数重创,全民族与命运作殊死搏斗。每当我们稍作喘息时回首,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奇的变化——...  

评分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不只体现在古代史的论述,对于近现代史,他的观点一脉相承。特别是对于国共两党的历史恩怨,黄老师谨慎持平,不做历史人物道德、机缘层面的分析,而是以纵深的历史观回望。《读蒋介石日记》一书,内容迥异于普通的日记解读,更像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运作...  

评分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早已闻之,但却不太明白,窃以为即是先对特定地域、民族的现有历史进行长时期地总结和研究,形成一套适合的纲领体系,再以此为框架分析现今之历史,切忌生搬硬套西方史学观念于中国,这与党国的***主义中国化理论颇有相似之处。 本书着重于研究黄埔军校...  

评分

初读《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对黄仁宇所谓“中国现代化的两段论:蒋完成了高层机构的创制,而毛完成了基层的创制”不甚明了,及至读毕,方才领悟。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各省纷纷独立,军阀割据混战,虽有名义上之北洋政府,有效统治范围早不及四方,地方实力派...  

用户评价

评分

量子力学有测不准原理,可能历史也有,于是作者认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但按作者“大历史采用综合的方法”的说法,作为曾经的“国军一兵”,潜意识中的主观因素会不会使得更加测不准呢? 中国之弱点不一定是蒋个人之弱点,但身为统帅,蒋要对这些弱点负责 “历史人物,用不着后人为其解脱”

评分

以中世纪之国家组织,以一盘散沙之形态,对抗现代化之国家军事,不求胜利,但求拖延,做最顽强的抵抗,以待国际环境之变化、扭转局势。不败、不降即是最大的努力与胜利。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封建落后、军阀混战、国家草创之际,非蒋不能引领国家抵御外辱,向前迈进。透过历史的纵深,不可忽视蒋创立现代国家、构建高层组织及架构之努力及意义。历史的细节中,衡阳之战,让人动容,多少将领以死报国。读至八月十五胜利日,更让人感慨万分……

评分

从长时段的视野积极评价蒋,富于先驱性,对抗日战略的分析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不过就有限的史料发表繁复的议论,终非治史正道。过度的历史理性的观念,尤须警惕

评分

#1887/10/31-2017/10/31 蒋介石130周年诞辰# 黄仁宇先生此著虽然语言上读起来难免磕磕绊绊,但确有不俗的见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战来临之际蒋委员长以主观意志赌全中国命运之博——从后来的结果看,历史对蒋,对整个中国都是何等眷顾!(当然,发动不义战争一方的最终失败也是历史大势所趋,蒋自己几年后的惨败也与此有关)

评分

从长时段的视野积极评价蒋,富于先驱性,对抗日战略的分析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不过就有限的史料发表繁复的议论,终非治史正道。过度的历史理性的观念,尤须警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