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历史著作,记叙的时间自1924年国民党黄埔建军始,至1945年抗战结束止。书中对海内外关于蒋介石的评议,多有精彩的辨析;作者拣择与排比史料的方式,别具慧眼,言人所不能言。作者沿袭其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检视蒋介石的历史定位及其历史局限性。作者曾说,写作此书,目的在于阐明中国由“中世纪国家”步向现代的挣扎和转折。此次增订出版,增补了作者相关的四篇文章,作为附录;并对全书的文字重新做了核订并有所补充,使全书更趋完善。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其后从军,1950年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先后在南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任教,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明代的漕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地北天南叙古今》《中国大历史》等书。曾参与《中国科学与文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1984》中Wiston每天的工作就是涂改历史。其所效力的庞大政府机器具有神奇的工作效率,可以把一切历史抹去,然后重新书写。历史就像一块黑板,可以不停的擦不停的写。 但多亏像黄仁宇这样的历史学家,才没有让历史完全消褪。因为此书,对蒋介石的印象完全颠覆,对抗日的历史...
评分朝花朝拾之七——大学杨奎松、牛大勇教授选修课期末报告 一 1840年起的约15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阵痛最大的时期,民国是其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国家和民族备受内外压力的无数重创,全民族与命运作殊死搏斗。每当我们稍作喘息时回首,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奇的变化——...
评分在拉肚子的过程中,看完了这本书。不过还好没有给秋蕾姐把书弄脏。越读到后来越觉得乏味,远没有万历十五年那样好看,我想关键是黄先生带着墨镜写这本书呢。 和大部分带着我们类似眼镜的人都会认为蒋介石是个bc,他给我的印象有娘西皮那句骂人话;一部电影里“打牌你不...
评分 评分不畏鲸吞,只怕蚕食
评分从长时段的视野积极评价蒋,富于先驱性,对抗日战略的分析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不过就有限的史料发表繁复的议论,终非治史正道。过度的历史理性的观念,尤须警惕
评分2012年开始的第一本书就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好书,颠覆了很多的历史观。Mr.Chiang Kai Shek实在以当之无愧的民族领袖身份以自己的人身来抵挡社会的缺陷,“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以忍辱负重之姿态承担起抗日战争的最主要的功绩,此段历史贡献不容被无端抹杀或丑化。
评分资料有些单一,故事性质还是太浓。精心节选的日记很有价值。但还是应该以时间为顺序来写更合理,讨论了44年的日记之后,再谈41年的总觉得有点不舒服。
评分读完发觉蒋的处境像极了当年的李鸿章,只是历史赋予蒋的挑战完全是hard模式。不在其位,谁又能感同身受。人本主义,敏感,自律,仁爱,心狠,基督教,阳明心学,只能说复杂的环境造就复杂的人格。人的能动性还是不能夸大,技术性问题难以用道德问题简单地概而化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