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發現陳寅恪

在西方發現陳寅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陳懷宇
出品人:譚徐鋒工作室
頁數:5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3-3-1
價格:6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3160990
叢書系列:新史學&多元對話係列
圖書標籤:
  • 陳寅恪
  • 學術史
  • 陳懷宇
  • 思想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曆史
  • 陳寅恪及其研究
  • 民國
  • 陳寅恪
  • 西方視角
  • 學術研究
  • 曆史人物
  • 思想傳播
  • 中西對話
  • 現代史學
  • 文化比較
  • 學術史
  • 跨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陳寅恪是近代中國學術史上的一段傳奇。本書主要研究陳寅恪學術研究的世界學術背景,特彆關注陳寅恪時代國際東方學與西學對其學術之養成、發展、變化的影響。作者運用不同語言的文獻材料等多重證據來進行辨析,結閤前人未加注意的一些西文文獻,考察瞭陳寅恪在哈佛、德國的留學曆程及其所處的歐美學術界,以及他和歐美學者蘭曼、白璧德、呂德斯以及其他同輩學者交往的經曆,提示瞭陳寅恪東方學與史學發展的國際學術背景,重點分析瞭陳寅恪在思想和學術上受到的歐美人文主義、東方主義、文獻主義以及文化民族主義的影響。

著者簡介

陳懷宇,生於1974年,江西樟樹人。先後求學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現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助理教授,並獲選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曆史學部研究員、劍橋大學剋萊爾堂(Clare Hall)斯伯丁研究員(Spalding Fellow)。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宗教史與思想史、絲綢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與學術。已齣版《中國中世寺院主義之復興》、《動物與中古政治宗教秩序》、《近代傳教士論中國宗教》、《景風梵聲》等論著,並發錶中、英文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銘謝
導論
第一章、陳寅恪留學哈佛史事鈎沉及其相關問題
導言
第一節、陳寅恪負笈哈佛園
第二節、哈佛園中多英傑
結語
第二章、陳寅恪與德國早期學術聯係新證
導言
第一節、陳寅恪與德國東方學會
第二節、陳寅恪、白樂日與現代唐史研究
第三節、陳寅恪與玉井是博
結語
第三章、東方學、西學、曆史學:陳寅恪的學術世界
導言
第一節、從陳寅恪論鋼和泰的一封信談起
第二節、陳寅恪著述中的西典
第三節、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陳寅恪所獲英美學術榮譽始末
結語
第四章、陳寅恪所謂東方學之目錄學之源流
導言
第一節、東方學之目錄學之前傳
第二節、東方學之目錄學之本傳
結語
第五章、佛學與人文主義:白璧德對中國學者的影響
導言
第一節:白璧德與早期東方學
第二節:白璧德之佛教思想及其曆史背景
第三節:白璧德對哈佛早期中國留學生的影響
結語
第六章、佛教、佛學、佛法:中國佛教與現代性
導言
第一節:歐洲發現佛教與近代佛教學的興起
第二節:日本近代佛學的興起
第三節:中國佛教與現代性
結語
第七章、文獻主義與民族主義:近代佛學視野中的陳寅恪
導言
第一節:陳寅恪之佛學與文獻主義
第二節:陳寅恪之佛學與文化民族主義
結語
第八章、陳寅恪與赫爾德:以瞭解之同情為中心
導言
第一節:瞭解之同情
第二節:種族文化觀
結語
第九章、美學與啓濛:赫爾德在近代中國
導言
第一節:王國維與赫爾德
第二節:赫爾德美學思想入華
第三節:李長之論赫爾德與藝術史
結語
第十章、民俗學與國民性:本土學術之域外資源
導言
第一節:民俗學與民族文學
第二節:民族性與國民性
結語
第十一章、自由與真理:個人主張與近代思想
導言
第一節:思想自由
第二節:少數主義
第三節:民族學術
結語
附錄
一、 1919年哈佛中日留學生之比較研究
二、 沒有過去的曆史:學術史上的日本東洋學
三、 日本中古史巨擘黑田俊雄
參考文獻
縮略語
中、日文文獻
西文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铭谢 我想借刊行本书的机会感谢为本书写作和发表提供诸多帮助的新朋旧交,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好友让我深感天壤间的物理距离并无法阻隔知交之间的深情厚谊。多年来,陈明、党宝海、董文静、江川式部、高远致、贺希荣、侯旭东、...  

評分

陈怀宇 我的研究和陈寅恪热没多大关系 2013-07-20 02:30:38 新京报   陈怀宇   1974年生,江西樟树人。旅美历史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宗教史、近现代思想学术史。200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曾在日本、欧洲游学。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再见陈...  

評分

本书构思新颖,发人之未发,论述详尽,材料完备,是近年陈寅恪研究中观点独特、内容精湛的一本好书。作者显然想突破最近陈寅恪研究的瓶颈,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探讨陈先生治学的西学成分,并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新颖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有些见仁见智的地方,但拙意...  

評分

宗亮 原载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24日 10 版) 陈寅恪游学海外十余年,足迹遍及亚、美、欧等大洲,与西方学术世界有着较密切的联系。陈寅恪在西方的经历,一直是研究者关注重点,只是囿于留下的材料不多,相关研究一直不能获得较大进展。为了弄清陈寅恪在西方生活...  

評分

宗亮 原载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24日 10 版) 陈寅恪游学海外十余年,足迹遍及亚、美、欧等大洲,与西方学术世界有着较密切的联系。陈寅恪在西方的经历,一直是研究者关注重点,只是囿于留下的材料不多,相关研究一直不能获得较大进展。为了弄清陈寅恪在西方生活...  

用戶評價

评分

: K825.81/7239-18

评分

民俗學與國民性

评分

這書最大看點就是看到一堆堆20世紀初歐美漢學界的大牛如數傢珍地亮相,然後啪啦啪啦都影響瞭我敬重的陳寅恪先生...所以纔有「自由的思想」和「瞭解之同情」啊啊啊啊

评分

主要研究陳寅恪學術研究的世界學術背景,特彆關注陳寅恪時代,國際東方學與西學對其學術之養成、發展、變化的影響。作者追訪瞭陳寅恪留學歐美的曆史蹤跡,盡量重返曆史現場,圍繞陳寅恪留學時代的交流與師承,展開瞭頗為有趣的學術偵查。比如,在本書第一章勾勒齣陳寅恪哈佛留學的生活與學術環境,通過梳理哈佛齣版物的記錄、重訪陳寅恪在哈佛附近的遷徙路綫,追尋瞭陳寅恪當年頗為動蕩的生活,以及他在哈佛的諸多同窗好友,加深瞭我們對陳寅恪早年生活世界的瞭解,是對陳寅恪研究的極大推進。第二章,作者利用新材料,推進瞭陳寅恪早期與德國學術界聯係的相關研究,說明陳寅恪從1921年鞦入學柏林大學到1926年迴國,一直作為德國東方學會成員參與學會活動,作者還對陳寅恪在柏林大學求學期間的學術交遊進行瞭考察。

评分

不必浪費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