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起袁世凯小站练兵,下迄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五十年,勾画出清末民初军阀纷争的历史画面。
北洋军阀,是指北洋时代拥兵干政的军人,他们多为袁世凯培植的卵翼,以“我北洋团体”、“我北洋派”自称。
北洋军阀既代表袁世凯和他的这股势力,同时也代表了他们统治大半部中国的这一时期。
《北洋军阀史话》是丁中江先生积累多年心血的力作,资料翔实,记述完整,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是一部既能增长知识又可阅读欣赏、宛如文学作品的历史读物。
作者以新闻分析手法处理大量历史资料,条理井然,眼光独到,书中附有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对填补坊间有关民国初年历史著作的缺失极有助益。
丁中江(1917-2004年),云南宾川人,台湾著名史学家和政治家。云南大学毕业,曾在法国巴黎进修,上海复旦大学新闻专科肄业。历任云南省政府代理秘书长、“军委会”特派员、广州《天地新闻日报》社社长、昆明《云南平民日报》社社长、曼谷《民主日报》董事长、香港《中南日报》董事长,参与创办香港《新闻天地》周刊。1961年10月赴台,担任中兴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等职务,主讲英国文学,并在文化大学任教。之后在台视、中视、华视担任政治评论员。1978年至1984年被提名为台湾“考试院”考试委员。1988年冬,云南耿马大地震,率救灾小组,携药品、衣物、捐款赴云南灾区慰问,从此致力于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本来是一部消愁破闷的书,当代人一定会因其亢长望而生畏吧。但从中你能看到百年前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丰富的史料让你清晰地看到前人的脚印和今天是紧紧相连的。他们也许并不比你更聪明,但他们也有一套完全可以理解的行为逻辑。
评分作者:凌宸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了对北洋军阀这个在民国初年把持军政、财政,内务,外交的寡头集团有更多了解,特地找来丁中江的《北洋军阀史话》为之一读。然而不读还好,越读越是惊心,此书与陶菊隐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内容相似...
评分第二卷封面人物段祺瑞。袁世凯称帝,蔡锷从北京金蝉脱壳,只身到云南,仅以云贵之兵首倡护国运动大旗,功成身死,真人杰也。然而,护国运动仅形式上迫使北洋系放弃帝制,北洋之虎段祺瑞上台组阁,黎元洪空有总统之名,此阶段即府院之争。黎逼迫段下野,段故意纵容张勋进京复辟...
评分最后一卷封面人物张作霖。北洋史以张学良东北易帜结尾。张大帅拒不媚日,被关东军炸死,少帅及整个奉系只有易帜一条路可以走。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人的情感,斩首行动适得其反。中国人向来是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的。 回过头来可以看得更清楚,中国历史有北洋这一段是必然的。民国的成...
评分这篇评论转自阿拉的博客,为什么要转呢?因为在家没人玩,实在太无聊,哎,阿拉转的不是评论,是芥末&¥¥*¥ 北洋史即是北洋军阀从民国元年到民国十七年在中国政坛上活跃的完整历史。所谓大纲,当然要提纲挈领、大开大阖,大刀一挥将豆腐斩成几大段。这把刀不妨用北洋军阀领...
真是好书!恨未早读!
评分当年中国近代史那学期期末,四大名捕教这课,扬言要挂一半人,整个复习周什么都没复习,全部用来看北洋军阀了,想想还真是认真,其他五门考试基本裸考。
评分披着历史书籍的演义(剽窃),忍不住吐个槽.. 1、作者虽然是国父粉,可你的主观看法也太明了...观点主观也就罢了,个人最不喜欢写史人以上帝视角,一副事后诸葛亮的样子,而忽视当时社会及其他内外因素去褒贬人物或事件,遗憾本书作者即是如此... 2、论历史流水账是怎样写成的...其实本书厚厚四卷本不能算流水账,可是读书时候总給我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该详述延伸的内容简略,该简略内容的啰嗦... 3、本书引用了大量电报、文献记载等历史资料,这算该是本书一个优点吧,可是作者你好歹給一个备注标识下出处吧...不然谁知道这是你自己编的还是引用的捏...
评分大哭!读了一个多月总算读完了,初读时还在南京学校的教室里上马哲课,现在都在北京的家里放假20多天了。北洋时代不愧为两岸一起黑的时代,自中学开始学的历史里也是把这10多年拆得四分五裂,武人们被冠以“军阀”之名。实际上这群武人势力虽然传统,但都坚持不以国外势力染指中国。
评分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终于看完了,虽然作者在抄袭方面堪比郭敬明老师,但是本着实用主义的做法看完还是大有裨益的,脉络清晰,尤其是北洋时期的西南政局,可见抄书也是需要水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