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和王永江:北洋军阀时代的奉天政府》是这样安排的,在绪论里为全剧的演出设置了舞台背景,每一章服务于对某个故事的详细阐述。最后,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较多的主人公失落、失败、丧失机遇的感觉,这种感觉加深了他们在弥留之际的忧郁。最后一章通过阐述整个研究的主旨和文章情节的要点,将整个故事嵌入了更广阔的背景。
作者简介:
薛龙(Ronald Suleski):1942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1974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1980-1997年在日本东京担任一家国际出版机构的负责人,同时出任日本亚细亚协会主席。1997年返回美国后,担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出任美国萨福克大学罗森伯格东亚研究所所长兼教授。
译者简介:
徐有威: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民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
杨军: 吉林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东北地方史研究,特别是古代东北地方史的研究。
读书笔记。摘抄总结为主。 奉天,即今天的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张作霖是东三省的实际控制者,而王永江则是张作霖所任命的当时民事政府的首脑。在1917年到1926年,在民国初年大多数地区在军阀的蹂躏下限于民不聊生、灾祸四起的局面的时候,东三省一度出现了奇迹般的经济繁荣...
评分还知道王永江的人,寥寥无几。提起奉系军阀,人们更津津乐道于父子大帅、张作相、杨宇霆、于冲汉等军人。 然而,奉系军阀之所以崛起,在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奉军装备一流,还组建了空军,虽军方每年吃掉政府预算的80%左右,可在上世纪20年代,东北经济却迅猛腾飞,内地贫苦人民...
评分读书笔记。摘抄总结为主。 奉天,即今天的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张作霖是东三省的实际控制者,而王永江则是张作霖所任命的当时民事政府的首脑。在1917年到1926年,在民国初年大多数地区在军阀的蹂躏下限于民不聊生、灾祸四起的局面的时候,东三省一度出现了奇迹般的经济繁荣...
评分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讲了奉军入关之后由于军费的需要对地方经济的疯狂掠夺,但是25年的奉军在山东和华北被孙传芳,冯玉祥联手反推,只能在北京天津一带勉力维持,短短发展几年的奉天一省的经济也仅能支持到此。28年被KMT赶回东北,也在于依靠奉天一省无法和江浙经济对抗。至于张学...
评分还知道王永江的人,寥寥无几。提起奉系军阀,人们更津津乐道于父子大帅、张作相、杨宇霆、于冲汉等军人。 然而,奉系军阀之所以崛起,在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奉军装备一流,还组建了空军,虽军方每年吃掉政府预算的80%左右,可在上世纪20年代,东北经济却迅猛腾飞,内地贫苦人民...
美国人写的,不错。把一个旨在造福乡梓的文官楷模王永江在军阀统治下的志向,斗争,妥协,建设最终的无奈与失望写得淋漓尽致。说明张作霖等军阀统治的开明只是用来为自己的霸业铺路,而这种霸业最终还是会摧毁他有限的开明,总之是个发展与霸业的悖论。 还说,中华文化这种共同意识救了中国
评分北洋时代的东北政治史. 想姥爷就是那个时候乘着火车逃往东北的吧.
评分三星的原因并不在书的内容或者角度不好,而是作为一篇70年代的博士论文,本书还是写的有些学术化以及旁观者惯常的简略和想当然,当然最大的限制还是在于王与张的合作仅有不到6年时间,王全面掌握民政大全也就顶多3年。但本书确实是地方精英与军阀对抗、合作的绝佳案例(相较而言冯筱才的书更好),审视近代以来地方精英如何发展地方经济的好案例。另外两个很重要的观点是 东北实际上是中日共同开发的结果,日本开发满洲的基础也是中国地方精英在奉天政府奠定的,在将东北纳入日本战时体制后,即使是日本人也无法取得王永江主政那几年的成就;本书也展示了张作霖的政权在26年之后因为军事对资金的汲取巨大,导致地方经济奔溃。28年东北经济的恶化情况,可以想见张学良从老爸手中接过的是什么烂摊子,吹捧什么东北军也就没有任何必要了
评分民政官要发展经济,平衡收支,稳定货币;军阀则要开疆扩土,掠夺税收,滥发纸币。公知们的有原则的军阀,唯一没放在眼里的就是老百姓!
评分生不逢时真的是一种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