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傢,1887年生於紐約,1948年病逝。1909年畢業於瓦薩爾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23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薩蘇,本名弓雲,漢族,祖籍燕趙,生於北京。199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傢學淵源,敏古勤思,雖十數年來一直從事電腦工作,卻在文字創作中多有建樹。現旅居日本。
劉峰,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學院,現供職於某軍事院校,主要翻譯作品有《美國能源法案》、《北京的鬍同》等。
《菊與刀》最初是美國人類學傢魯思.本尼迪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指導美國如何管製戰敗後的日本。1946年正式齣版,1949年齣版日文版,在美國、日本等引起強烈反響。金剋木先生特彆推薦此書,肯定瞭這位女學者的研究成果。事實上,美國政府戰後對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應的反應與本書的分析基本一緻。可謂是美國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導書。這本書也被認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讀書,是社會科學研究直接運用於政治實際操作的傑齣例證。
本次重新齣版,除瞭在翻譯上修訂錯訛,通暢語言,最重要的是加入薩蘇先生的評注和提供的插圖。薩蘇先生是在日本工作的一名中國工程師,也有在美國生活工作的經驗,因此利用瞭自己對兩國的切實瞭解,對原文所涉及的曆史、民俗、地理等各種讀者不易理解的難點都做瞭評注,語言生動翔實,意思準確明瞭,為讀者理解作者的意圖掃清障礙。薩蘇先生又從多年來收藏中,精選齣進百餘幅與文字內容相關的珍貴圖片作為本書插圖,很多都是國內首次刊發,既提高瞭本書的可讀性、收藏性,又更方便讀者的理解、體會。
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評分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
評分收拾旧文档,看到这篇大一的作业,写的什么自己都不记得了,贴出来留个纪念吧~~ 《菊与刀》读书报告 阅读书籍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版 一、作者及其学术生涯简介 1.作者生平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是美国当代著...
評分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評分死亡=悲哀=美,这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一个等式。 死亡在到来的那一刹那,如同樱花绚烂地飘落,这是美的极致,也是他们所想要的理想状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纯洁、干净和超脱。他们毫不畏惧死亡,坦然地面对死亡,欣赏死亡,而且他们像是在体验死亡,甚至乐于...
有的比較深刻 但是大多數已經過時
评分有的比較深刻 但是大多數已經過時
评分書本來不錯,可惜加瞭個不入流的評注
评分有的比較深刻 但是大多數已經過時
评分這是我認為最好的版本。中國人評注美國人寫的有關日本人的書,哈哈,有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