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气质

中国人的气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 又作明恩普。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1872年来华,初在天津,1877年到鲁西北赈灾传教,在恩县庞庄建立其第一个教会,先后在此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

通讯员。他在鲁西北传教30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中国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中国在动乱中》《王者基督:中国研究大纲》《中国的进步》《今日的中国与美国》《汉语谚语俗语集》等,有的在

美国多次重印,有的被译成其他文字出版。1905年辞去宣教之职。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美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恩溥的明智和远见愈加令人信服。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他熟悉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未来。1906年,当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时,他大概已经意识到了实施这一计划所能具备的历史意义。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改名为清华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他们中间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明恩溥的建议不仅仅落实于教育方面,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还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影响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今,在中国教育界和医学界,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仍是公认的佼佼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走进它们的大门时,很多人不会想到,明恩溥——这个多少令中国人有些陌生的名字曾与它们联系在一起。

出版者: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作者:[美]明恩溥
出品人:
页数:608 页
译者:刘文飞
出版时间:2007-11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26110
丛书系列:壹力文库
图书标签:
  • 中国人的气质 
  • 文化 
  • 社会学 
  • 中国 
  • 明恩溥 
  • 人文 
  • 社会 
  • 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中文译著,鲁迅先生生前曾向国人郑重推荐此书,但对些一译本,竟未曾得见。今予重印,旨在重视当时中国社会顽固保守的时代氛围下,那些痛感国家落后、人民蒙昧的留学业生们企望国人乘此卧薪尝胆、以求自立的一片苦心。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实际上是在借此呼吁一场反省民族气质、改造和完善民族性格的思想运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中国人,近百余年来,意识形态和统治阶层不停轮换,但其根本性格却一直根深蒂固,从未改变。所以,尽管此书写于上上世纪末期,100多年过去了,你仍会觉得,它写的竟然就是今天。  

评分

Arthur.H.Smith寫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新世界出版社翻譯成《中國人德行》。 書腰上介紹:“一部魯迅先生力薦立此存照的書籍,一部逼真描述中國人德行的書籍,一位在華居住22年的美國人的驚動世界之作。” 總之是本從前老美從自己覺得了解的角度看中囯人,然後中國...  

评分

我喜欢另一个版本的。 《中国人的素质》秦悦老师翻译的。 读起来非常顺畅! 大家去买那本! 这个版本不行。  

评分

Arthur.H.Smith寫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新世界出版社翻譯成《中國人德行》。 書腰上介紹:“一部魯迅先生力薦立此存照的書籍,一部逼真描述中國人德行的書籍,一位在華居住22年的美國人的驚動世界之作。” 總之是本從前老美從自己覺得了解的角度看中囯人,然後中國...  

评分

一本美国传教士写的书,已经100多年了。作者名叫Athur Smith,百度一下知道有个中国名字明恩溥。有两个翻译版本,我看的是梁顺根译的。英文书名应该是《Chinese Characteristies》,感觉译作"中国人的性格"更好一些,要不然又有人慨叹“中国人素质低”了。果不其然,百度相...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五星,翻译减分。推荐去看《潘光旦文集》第三册里的节译,比这个好多了。这个译本,许多意思居然都给搞反了,而且还有不知所云的地方,但看潘译本却一目了然。内容非常赞,可以看出作者还是本着很中立的眼光去看事情,尽量客观描述……不过因为有许多关于中国人负面的评价,此书出版时受到国人不少责难。作者活动的地方主要集中于山东一带,所以即使说是中国人,也只能代表一部分北方人,是否使用于南方人,我们姑且存疑。

评分

2014/02/27 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是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也提示了若干现代人做中国史的时候可能会犯的若干想当然态度。外国传教士这类写作即便思辩和思考不是最精深的(尽管在我看来已经很不错),也提供了大量可以被现代人利用的见闻、现象。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解释,但要感谢他的记录,光是做中国的经济社会史就不知道要收益多少。从过去的历史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算是亏待了别人的好意,这么好的资料居然只得出类似国民性这类根本不是解释、不是理解而限于审美感叹的“理论”,说是“国民性”,等于什么都没说,说要改造“国民性”,也就压根不可能知道要改造什么。

评分

可以看看,但确实是离现在的中国相差甚远了。中国人民走得很快。

评分

内容五星,翻译减分。推荐去看《潘光旦文集》第三册里的节译,比这个好多了。这个译本,许多意思居然都给搞反了,而且还有不知所云的地方,但看潘译本却一目了然。内容非常赞,可以看出作者还是本着很中立的眼光去看事情,尽量客观描述……不过因为有许多关于中国人负面的评价,此书出版时受到国人不少责难。作者活动的地方主要集中于山东一带,所以即使说是中国人,也只能代表一部分北方人,是否使用于南方人,我们姑且存疑。

评分

这实际上是一个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的一本书 其中的内容有一部分并不是中国人所固有的性格 而是由于时代原因所造成的国民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 那些面貌已经基本消失了 不过其中所论述的诸如 面子 麻木 缺乏同情心与公共精神等等确实是中国人文化本身固有的缺陷 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我还是认为 中国如果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必须先要克服自身文化中的问题 如果不顾中国的文化劣根性而进行不合时宜的变革 恐怕很难取得好的结果 甚至会产生倒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