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於1984年在三聯書店初版,作為馮友蘭的迴憶錄,所述起自19世紀90年代,迄於20世紀80年代,恰為中國曆史急劇發展之年代。作者憶往思,述舊聞,懷古人,望來者,分四部分:社會(誌環境)、哲學(明專業)、大學(論教育)、展望(申信心)。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後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曆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哲學係教授,1928至1952年任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西南聯閤大學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时间跨度较长,中国社会经历了几番颇为汹涌的变迁,沉浮其中的人自然也受着强烈的冲击。 冯友兰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辈都是科举进士。书中第一部分回忆清末帝制时期,便大量着墨于父亲的仕途奔波,儿时的...
評分对冯友兰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感觉他是个被毛主席批评“要以老实态度为宜”, 而且在文革期间参加梁效晚节不保的的倒霉蛋。所以在买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了胡适的版本——虽然大家都说冯友兰写得更好。 后来发现胡适的书简直不能读,于是又折返回去买了冯的中国哲学...
評分其实也不算读过吧,只是在图书馆翻了翻。像我这种专心不起来的人,拿着六级的书去图书馆,见到这本书被摆在一个书架上,就随手拿过来,六级就一眼不看了。 翻这种书,总觉得切合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种书是肤浅如我者读的么。一点也不爱智慧的人,去读哲学家的自述...
評分大一时不知哲学为何物,选读了冯老先生的《新原人》、《新理学》等书,阅读越困惑,哲学就是这样子的吗?后来听了一些西方哲学史的课程,才对哲学这门学科有了一点了解。现在想来将冯先生的书作为一种哲学来读,似乎是不太合适的。没有太过仔细的读冯先生这本《自序》,困难、...
評分碰巧晒书看到一张遗落在书本中的书单,读大学时所列,《三松堂自序》在其中。于是就借了一本,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这本自序分四部分:社会(环境)、哲学(专业)、大学(教育)、展望(信心),长短不一,作者称之为“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社会部分尤为精彩,作者记录了清...
需做讀書筆記 有對自己的辯護 有格局 做學術需要天賦
评分嗬嗬!知識分子順應政治,是不是必然?
评分作者這一代人所遭遇的時代狀態之豐富,基本是前無古人,或許也後無來者,比戲劇刻意製造的波瀾還要多變和起伏。馮友蘭是社會精英,其體驗和描述也很有代錶性瞭。“社會”和“大學”部分比較有意思,很多細節在曆史書上是讀不到的。人生,令人唏噓啊。
评分這書寫得,太像做檢查瞭。神馬時候誰弄個港版的《中國哲學史》最後一捲來看看?
评分好久以前讀過,主要看他如何為自己落水江青集團辯護,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