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1920年入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1928年夏天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秋天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40-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人类学教授。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
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在本书中,费博士集中力量描述中国农民生活的基本方面。我知道,他打算在以后的研究中说明关于崇祀祖先的详细情况以及村庄和城镇中广为流传的关于信仰和知识等更复杂的体系。他还希望终有一日将自己的和同行的著作综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一幅描绘中国文化、宗教和政治体系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对这样一部综合性著作,像本书这样的专著当是第一步。费博士的书和他同行的贡献,将成为我们可能完成的精雕细琢的镶嵌品中的一件件珍品。
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 ——《江村经济》和《小城镇 大问题》 (一) 乡村发展观念中的农民本位(社会本位) 关于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曾经存在过各种主张的争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产生过激烈的争论,其中焦点之一是中国...
评分社会学本科,李强老师城市社会学课程读书笔记。欢迎讨论。 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乡村 ——读费孝通《江村经济》 费老的《江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史中的名著,最初脱胎于作者于1936年7-8月在江苏省开弦弓村的参与观察留下的记录。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了一个典型中国江...
评分江村经济看得很快,对于今时今人来说,它作为史料的意义更为突出一些。而之于中国的普通读者,接受消化这些资料显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情,理所当然到以至于不怎么能感受到这本书有什么份量了。全书共十六章,从调查区域的地理讲起,把当地的家庭概念、婚姻、财产、职业、社交、...
评分终于在真正意义上读完第一本人类学著作——《江村经济》,虽然它被放在农业经济的书架上,但我只能说,这是分类者的无知。这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类学著作之一,在外国,它甚至被作为学校教材。 依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说法,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
评分可参考《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评分其实我觉得《禄村农田》比鼎鼎大名的《江村经济》更好,因为费孝通从LSE回国后思想更成熟,著作的理论性更强。消费经济和消遣经济的理论让人叹服。
评分可参考《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评分其实我觉得《禄村农田》比鼎鼎大名的《江村经济》更好,因为费孝通从LSE回国后思想更成熟,著作的理论性更强。消费经济和消遣经济的理论让人叹服。
评分可参考《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