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内容简介:莫尔在1516年写成《乌托邦》,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但是书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名,都是杜撰。他的时代是地理发现的大时代。新的航路,新的陆地,新的人民,一齐涌现出来,使欧洲人眼界顿开,打破了成见,解放了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莫尔从一位航海家口里叙出一个乌托邦来,的确真假难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这指的是莫尔置身其中的英国社会。这一部分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然而作者点染巧妙,隐约其词,运用虚实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强固执的英王也无从问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它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关于未来的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都包含在这一部分。
虽然乌托邦被定为为空想社会主义,一方面说明了它难以实现、一方面也反映它有荒谬的成分,但仍然掩饰不了它所闪耀的令人惊叹的智慧的光芒,并有有许多科学的理性内核让人深思。托马斯.莫尔的确是马克思的巨人之肩膀。 本文从乌托邦的反战思想,及对社会制度,对宗教信仰,对军...
评分乌托邦人并不是真正的“人”,只是发展阶段比较高的“人”。他们还有宗教,乌托邦人还是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神与自然、面对他人、面对自己。乌托邦人的爱本能很强烈,死本能很萎靡。因此战争与破坏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快感。他们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正是里比多的平衡状态。 乌...
评分虽然乌托邦被定为为空想社会主义,一方面说明了它难以实现、一方面也反映它有荒谬的成分,但仍然掩饰不了它所闪耀的令人惊叹的智慧的光芒,并有有许多科学的理性内核让人深思。托马斯.莫尔的确是马克思的巨人之肩膀。 本文从乌托邦的反战思想,及对社会制度,对宗教信仰,对军...
评分最近花了两天的时间,终于把莫尔的《乌托邦》看完了。之所以看她,是冲着这本书的名头去的,毕竟,经典书目啊,还是想一睹风采。 书并不厚,仅一百五十来页,较之于那些动辄五百多页的大部头来说,此书可谓袖珍了。胡凤飞译本,北京出版社。译文较为朴实,通俗易懂...
评分一 首先从 103页(商务印书馆,2006)开始,莫尔借希思拉德之口叙述,乌托邦人有各种宗教,每个城市也是如此。而虽然乌托邦人信仰不一,却一致同意只有一个至高的神—密特拉(Mythras),但他马上又说,不同的人对这个神持不同观点。转而在104页马上又说:乌托邦人认为...
江绪林说得不错:“《乌托邦》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作品,与其说托马斯·莫尔在实质性地主张公有制,不若说文人莫尔在向柏拉图致敬,《理想国》中的善好城邦才是《乌托邦》中公有制思想的渊源。”事实上,整篇文本的互文性都寓居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那里。诚然,是书在后世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起点。然而,顾后瞻前,莫尔作为中介倒更接近于一名古典政治哲学家。文本中起码具有三重政治哲学态度。在理想邦中,哲人王仍旧是立法者,而其中的自然权利开始有所遮蔽,若有似无。而叙述者拉斐尔明确表示自己的明智意见永远不会被统治者与谋臣这些以利为义者采纳,故不愿在理想的乌托邦之外从政。第三重可以再分为两种,即聆听者莫尔与作者莫尔,聆听者莫尔本有心入世随后作罢,作者大法官的命家喻户晓。但且住,继续读英文版,我们看沛公怎么说吧。
评分这个我买的是中英文对照版,决意好好学英文,结果却浪费了半本书钱,你懂的。
评分在那山滴那边海滴那边有一个乌托邦,纯粹空想的世界。作者从很多角度都有详细的想象,不过大都站不住脚,一边看这本书一边会想各种反例来推翻它,只是一个看似美好的摇摇欲坠的世界吧
评分对外殖民,对内蓄奴,禁止自由迁徙,杜绝妄议国事,秉持父权夫权和老人权,劝说国民艰苦朴素、着粗布衣服、视金钱如粪土,外派的官员则气势俨如王公贵族。莫尔向往中的人间天堂,不要也罢。莫尔以良心自由名垂青史,但他在公职任上对付信仰异端,可不见得有什么手软。福楼拜为写《布瓦尔和佩库歇》政治部分读了大量书籍,他总结道:人出于良善目的为社会设计的蓝图,总是从自由民主始,而以暴力专制终。
评分在那山滴那边海滴那边有一个乌托邦,纯粹空想的世界。作者从很多角度都有详细的想象,不过大都站不住脚,一边看这本书一边会想各种反例来推翻它,只是一个看似美好的摇摇欲坠的世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