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是作者对“关系”哲学的系统阐明,被视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财富。书中指出“我-你”关系为枢机的“相遇”哲学,是为了阐释宗教哲学的核心概念——超越——的本真涵义,澄清基督教文化的根本精神——爱心。
在《我与你》里面,我们几乎看不到犹太教的痕迹,“对话-关系哲学”和“对话式的上帝观”完全是站在人类的高度上分析和解决人类共同的精神课题。但我们必须看到,犹太教信仰传统是布伯思想的历史根基,布伯的思想是他将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精神与其他东西方伟大精神传统相融合...
评分人活着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一切的分量都很轻,但硬要从这些生命之轻中选一个出来,我想最有意义的是经验。以前我一直这么回答别人。 但根据布伯的观点,经验,产生的是“我-它”关系。于是我在想,我所谓的经验是指什么。 似乎说成是深层的体验更确切些。 手机上记下书里一...
评分陈维纲先生的版本是下过功夫的,甚至有些固执:好的书籍必须要认真读,因此就是要翻译的“晦涩”一些,阻掉那些不认真的读者。这个版本非常古典,尽管表述晦涩,但意蕴十足。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因为翻译实在糟糕,实在按捺不住,分别在亚马逊和豆瓣上留言批评。想来不会有更好...
评分最近漫游于茫茫的孤寂中寻找答案,缓慢行走于思想的广袤高地中寻找答案。为什么需要答案?因为空虚,因为苍白,因为缺乏意义,因为无所依托,因为百无聊赖。面对这生命本身之无限空虚而带来的无限深渊,要么我们不做思考的沉浸并跟随所谓大众之经验与已有之成规,让自己在其间...
评分这本书非常薄,意思也非常简单,但却翻译得极其晦涩。 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人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它。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这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因这个人没有被我当作和我一样的人看待,他...
买的复印本。 “从世界看,此历程是皈依,从上帝看,此历程是拯救。”
评分读过1986版。一度是我的圣经
评分跟《小王子》一起读的,所以觉得,一千本《我与你》也比不上一本《小王子》啊。形而上学和宗教,哪怕是关于爱的形而上学和宗教,其作用总是让人无限自我膨胀,好像变成充斥宇宙的爱本身了,也无非是自圣之道。哪怕处心积虑设置了一个“你”,但这个“你”也是抽象的,远没有一朵花、一只狐狸和一个小孩子动人。
评分"我-它“说出的是经验和对象世界,而”我-你“则是关系世界。此二重性才构成了人生的整体。
评分Wooooooonderful!需摘抄一段:以此种面貌呈现于你的世界不再是恒定妥靠的,因为她时时更新,因为你不可用语言系执她。她无所稳固,因为在其间万有相互汇融;她无所连绵,因为她不招自来,苦留偏去。她超越人的观察审度,一旦你意欲如此,她即刻瓦解冰消。她惠临,她为把你带出而惠临;如果她无法接近你,相遇你,她会倏然消退,然将改颜换貌而再度降临。她不在你之外,而是沸腾于你之底蕴奥枢。若你称其为“我魂之魂”,这决非言之过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