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小说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青春 美国 精神狂躁时代的阅读
发表于2025-02-16
麦田里的守望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此书有三部分构成:《译本序》(施咸荣)、《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文、《一部作品的出版史》(董鼎山)。
英国《卫报》根据书店销量研究公司的资料,列出英国人最喜爱的20世纪20本经典小说,结果荣登榜首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而掩卷沉思的书,被《时代周刊》称为"现代文学十大经典之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全文都是以一个青年的口吻进行叙述,让人读来亲切感人而真实。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中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特别受到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塞林格这本薄薄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美国青年,大概也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青年。
这本在世界文学中也算得上"现代经典"之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个译本的出现以来,已有多种版本多次印刷,常销不衰。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1940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偶尔有幸见过他的人透露说,他脸上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他业已完成的作品据说数量也很可观,只是他不肯拿出来发表。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计划如何等他死后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权,但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翻译得太脑残了,真该好好学英语去看原著。 和《局外人》《恶心》有相似的地方,日复一日的生活,会有顿悟和觉醒,发现自己与世界与人群格格不入,甚至对一切觉恶心,想逃离。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多纯真遁世的理想,可是又怎能肯定不会再生厌倦疲惫呢?
评分没读完,实在不喜欢这种风格
评分没读完,实在不喜欢这种风格
评分高三自己掏钱买的
评分没有坐标的一个点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中。学业繁重,可我心不在书上,于是便买了很多书,用以打发冗长的上课时间。年少轻狂无知,个性十足,世界想怎么转就怎么转,厌恶的人、事“呸”地一声,转身云烟。当时读《麦》,无法给以心灵的震撼,或许我本身就是潇洒不羁的。 ...
评分这个题目,大陆出版一般翻译成<麦田守望者>,作者 J.D.Salinger。我昨晚上看完了这本小说。这本书在我 家放了很久,我一直没有看。这本书是我老婆买的,不 是我买的。她是从网上订购的。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 买这本书。我真的不知道。大概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很空 虚,需要一...
评分我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下称《麦田》)终于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就像我在“译者后记”中所言,这让我有种“圆满”的感觉。从我译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到现在正式出版,已是近八年的时间了,回想起来,多少有点唏嘘之感。 塞林格的《麦田》影响了许多代人,于我也有着特殊的...
评分今天早上起来上网看到塞林格去世的消息,便在“豆瓣我说”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早上打开电脑上网才知道塞林格去世了,恰巧电脑边摆着的书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我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十几遍了,相信以后还会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塞林格去了天堂就不用在悬崖边守望了吧,因为...
评分霍尔顿如果不是个少年,而是个中老年人,那他可真烦人。《麦田守望者》里的这位主人公,看什么都不顺眼。他讨厌学校,讨厌同学,讨厌父母。他甚至讨厌那些喜欢说“祝你好运”的人,以及那些说“很高兴认识你”的人,以及在钢琴演奏中瞎鼓掌的人。他当然还讨厌数学物理地理历史...
麦田里的守望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