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1914—1984),法国中世纪史、社会史名家,以对儿童史、家庭史和死亡观念史的研究享誉于世。除了《儿童的世纪》外,其代表作还有《私人生活史》(5卷本,与乔治•杜比合编)等。
本书另辟蹊径,从肖像画中描述儿童概念的成长,实际观点遭到学界质疑,应该辩证去看待此书观点。是变动还是延续?人类对于子女的爱是发展的还是与生俱来的? 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否经得起推敲,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 评分 评分英国史学家哈里·亨得利克(Harry Hendrick)曾感叹:“如果女人是被隐藏在历史里,那么儿童则被排除在历史之外。”直到20世纪50年代,儿童史领域还被描述成“完全的处女地”。早期许多作品偏重制度面的介绍,比如学校系统的兴起、童工立法、婴儿福利等等,关于童年与儿童本身...
评分The idea of childhood, along with that of age (with its social implication), and childhood innocence, is again a modern invention. 童年,纯真,(和路易十六's penis)的社会文化史。(<- prof的吐槽
评分儿童史与家庭史的交集……再欠扁一点就是,投射到社会……
评分个人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必读文献。西方儿童史研究的圣经。在章节的不同角落,都散落着异常深刻的洞见。例如: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经历极其短暂,还没有时间和理由形成一种记忆,让人去感知;学校本质上是一个隔离机构。儿童由此开始有了一个长期被禁闭的过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人们称之为“学校教育”;儿童构成了最保守的人类社会;孩子成为被成年人抛弃的旧习俗的收藏者等。
评分just browse....
评分中世纪之后家庭以及儿童观念的诞生,社会结构阶层的演变。 写作过程所采用的原始材料相当特别。从不同时期的图画、雕塑、日历、日记以及传记等一手资料来获取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