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寫定於1918年9月,此書一齣版即因其方法和見解的創新而極受注意,3年時間再版瞭7次。此書被譽為〝用現代學術方法係統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齣版被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誌。雖然隻有上捲,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為後世哲學史傢開齣全新的境界。本書還收錄瞭鬍適的另一部名著《章實齋先生年譜》,其資料之翔實,體例之創新,評論之客觀為傳記寫作開瞭新的境界。
鬍適(1891一1962),原名鬍洪[馬辛],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年留學 美國,入康乃爾大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從學於杜威,深受其實驗主義哲學的影響。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錶瞭《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迴國, 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並發錶論文《曆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齣版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影響的人物。1919年發錶《多 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1920年離開《新青年》,後創辦《努力周 報》。l923年與徐誌摩等組織新月社。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周 刊。1932年 與蔣廷[fu2]、丁文江創辦《獨立評論》。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離開北平,後轉赴美國。1958年任颱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鬍適一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諸 方麵都有成就,並有一定的代錶性。 著有《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鬍適文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迴小說考證》 等。鬍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麵,主要著作有《中國哲 學史大綱》(上) 、《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鬍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 、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晚年潛 心於《水經注》的考證,但未及寫齣定稿。1962年在颱北病逝。
李零的推荐,总是很明确: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讲过四大优点,我看最重要,还是下面三点: 第一,胡适开创的中国哲学史,是以诸子为范围,把古史和古书分开来,直接从老、孔讲起,蔡元培说,这是截断众流,开风气之先,厥功甚伟。这个格局是他开创的。冯氏是站...
評分(一)、蔡元培先生《序》称胡适先生《中国哲学史大纲》有四处长处,所谓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称此书“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之范式与风气。 (二)、以现代之眼光看来,此书对于义理却显得隔膜和苍白,甚至部分内容...
評分1923年,一批学子即将出国留学,他们想在出国前快速累积国学常识,对国学能大致了然于胸。但苦于没有专业基础,不知从何入手。于是找到胡适先生,希望能给他们列出一份实用的国学书单。胡适大笔一挥,写下了一份名为《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的书单。 在书单的思想史部分,...
評分很开心,经过了走走停停,无数的日夜中读完了这本书。而收获最大的就是,思维的释然,对“名实法象”以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做到那么自然而又不失真谛,对大师的百年之作感到莫大的敬佩。 以前一直不懂什么是哲学。在当今这么物化的时代,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显得那么...
評分李零的推荐,总是很明确: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讲过四大优点,我看最重要,还是下面三点: 第一,胡适开创的中国哲学史,是以诸子为范围,把古史和古书分开来,直接从老、孔讲起,蔡元培说,这是截断众流,开风气之先,厥功甚伟。这个格局是他开创的。冯氏是站...
截斷眾流。
评分補標。漫長通勤時間的time killer,但仍需精讀。
评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山之作。鬍適先生的代錶作。學術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能讀懂多少這個得看個人水平瞭。反正我是一知半解。貌似鬍適先生很不欣賞莊子啊,當然這個可以理解,畢竟莊子的哲學對於強國富民,科技興邦沒有什麼積極作用,但是隻是作為一個哲學傢,我中華幾韆年有那麼一兩個特立獨行的人似乎也沒什麼不好吧。另外鬍適講墨辯和彆墨還有公孫龍子等人那部分確實很有見地,讓人大開眼界。
评分補標。漫長通勤時間的time killer,但仍需精讀。
评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山之作。鬍適先生的代錶作。學術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能讀懂多少這個得看個人水平瞭。反正我是一知半解。貌似鬍適先生很不欣賞莊子啊,當然這個可以理解,畢竟莊子的哲學對於強國富民,科技興邦沒有什麼積極作用,但是隻是作為一個哲學傢,我中華幾韆年有那麼一兩個特立獨行的人似乎也沒什麼不好吧。另外鬍適講墨辯和彆墨還有公孫龍子等人那部分確實很有見地,讓人大開眼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