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伍德发现自己最大的热情、成功以及值得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既不在于就读商学院之时,也不在于他20世纪90年代领导微软亚洲区事务时,而是在于他对灵魂进行探求的一次喜玛拉雅之旅中。一边是让自己忙忙碌碌的事业,一边是对做些具有永恒而重大意义的事情的渴望,这其中的取舍让伍德深感流困顿。在感到工作压力之余,他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的旅程。因为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等你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不会再听到史蒂夫·鲍尔默向你大呼小叫了。”
这次旅程尽管没有成为伍德脱离高节奏商业竞争的良方,但却唤醒了他内心那股想改变世界的冲动——让世界上的每个儿童都有书读,并最终促使他将贡献于微软的无尽能量转移到另一项极其有必要去完成的事业上。在造访尼泊尔一所偏远的学校时,伍德发现当地图书馆藏书寥寥无几。而当他提议要为那所学校捐赠书籍时,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礼貌的质疑。毕竟,不论他的初衷有多么美好,但作为一名成功的微软高管,怎么可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一所贫困不堪的学校募集图书呢?
但是,约翰·伍德真的又回到了那所学校,还将数千册书捆在牦牛背上送了过来。正是在那时,伍德决意离开微软,创办“阅读空间”以造福全世界的儿童。
本书记录了伍德如何努力为自己的管理天分和商业才情开辟出一条意义非凡的新路。对于每一位取得过卓越成就却不知该如何回馈社会的人而言,伍德的经历无疑是一个生动感人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告诉了人们怎样将从微软这样知名的企业中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基础教育的缺失。本着这样的理念,作者最终放弃在微软的大好前程,成为全心投入为亚洲第三世界国家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慈善基金会创办人。
约翰·伍德在享有盛誉的凯洛格商学院攻取MBA后,曾在金融业工作数年,并于1991年进入微软工作。由于工作努力、行动果敢,他迅速成长起来,先后得到了在澳大利亚及中国地区令人艳羡的海外任职机会。在任职微软中国市场开发总监时期,伍德决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航向,转而为贫困的孩子送去能使其受益终生的教育大礼,以帮助他们打破宿命的循环。
在2000年,他创建了“阅读空间”,一个非营利性慈善组织,旨在提高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非洲等一些地区的文教水平。伍德与“阅读空间”基金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开办20000间图书馆,使该组织遍及非洲、南美洲,甚至是全世界。
除环游世界筹集资金和访问“阅读空间”资助的社区之外,他都居住在旧金山。
微软亚太区市场总监因为一次尼泊尔之旅,燃起了心中的济世情怀,从而辞职、分手、创立“阅读空间”(www.roomtoread.org)慈善机构,致力于在第三世界国家为失学儿童建造学校和图书馆以及资助女童上学的故事。
评分如果你在一个有名有利有前途的位置上,你会放弃一切,只为了能为世界上某个角落的孩子们盖些房子送些书吗?他是这样的人,而且这样做了很久,已经帮助了很多国家的很多孩子!
评分1-翻译得很棒。 2-虽然是慈善组织,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商业技巧。 3-作者是销售大拿,很多可以借鉴的销售经验 4-可以看到微软内部一些细节 5-作者和《江城》的海斯勒一样,可以把很平凡的生活,说的津津有味。这样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学习。 总而言之,这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富矿...
评分对于公益圈外的人来说,看这本书是容易让人激动、心动乃至冲动的。 不但因为他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是辞去了高薪高官搞享受,去到从事一个清苦、清贫和高尚的工作。这是很能让人钦佩的地方,因为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 对于公益圈内的人来说,可能就不会那么激动了。因为身在其中...
评分假如你是那位微软大中华区的市场总监,一边是年薪百万美金的工作、和比尔盖茨共事的荣耀,还有位如花似玉事业有成的未婚妻,享受都市的繁华生活和美妙的海外假期;而另一边是奔赴尼泊尔和越南的穷乡僻壤,为那里贫困的儿童们募捐书籍和学费,而自己却全然没有报酬,你会如...
: K837.125.46/2222
评分在一路读下来,感觉有些地方有点唐突,比如突然出现的董事会。在第三章有些地方似乎有明显的删节。
评分我与我的梦想走在同一条路上。人不错,创意一般,社会支持网络很强大。
评分最近读过最让我感动的书,重新定义了人生的意义所在
评分我想Ta也会是触发我行动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