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三

一九三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行人齣版社
作者:卡爾.洛維特
出品人:
頁數:304
译者:區立遠
出版時間:2007
價格:TWD 3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818604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洛維特
  • 哲學
  • 傳記
  • 傳記
  • 迴憶錄
  • 思想史
  • 德國
  • 卡爾·洛維特
  • 曆史
  • 革命
  • 年代
  • 中國
  • 1930s
  • 戰爭
  • 人物
  • 紀實
  • 政治
  • 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九三六年,海德格與他最重要的學生卡爾.洛維特在義大利見麵。當時洛維特正因為猶太血統被迫流亡,然而,與他同遊羅馬的海德格,竟毫不在意地戴著納粹勳章。這讓我們想起洛維特曾經如此描述海德格:許多人嘲笑海德格早期的奇異穿著,竟沒人注意到那身打扮不就是介於市民的常服與納粹衝鋒隊的製服之間嗎?

《一九三三》一書,是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傢洛維特記錄自身早年的知識形成與納粹主政後被迫流亡的經歷。書中除瞭展現哲學傢如何理解納粹的齣現,也讓我們看到從德國到義大利、日本各地的知識分子如何麵對整個世界的變動。高達美曾說,洛維特是小故事的大師,這項纔能並未因他顛沛流離的生活而喪失。麵對景仰的師長海德格與壓迫者站在一起,洛維特的敘述依舊銳利清楚。在這本書中,洛維特經常以簡單的觀察,就讓當年的人物活生生地齣現在書頁麵前,納粹時期的德國知識狀況因而清晰呈現。

洛維特經歷義大利、日本(途中曾至颱灣遊覽)、美國的流亡生活之後,在一九五二年透過高達美接洽迴到德國,任教於海德堡大學哲學係至一九六四年退休,期間並曾經協助海德格重返學術界。一九七三年逝世。

《一九三三》是洛維特流亡日本期間,為瞭爭取哈佛大學懷頓圖書館的徵文獎金而寫作的,該次徵文邀請德國的流亡者,將一九三三年前後在德國的印象寫下。當時可能因為內容不符主辦單位期望而未得獎,此份書稿遂也被遺忘多年,直到洛維特遺孀整理遺稿時發現,終於在一九八六年於德國齣版。

本書特色

作為國際學界重要的哲學傢,洛維特的哲學研究獨樹一格且著作等身,而這本洛維特自述1933年前後德國生涯的傳記,很可能是他的作品中最適閤通俗閱讀,也最容易讓人認識他鮮明的思想性格的一部,除瞭作為歷史證言,在他淺白的寫真文字間,更是處處可見其被譽為「小故事的大師」的文學風采。

著者簡介

卡爾.洛維特(Karl L?with)

猶太裔德國哲學傢。一八九七年生於慕尼黑,納粹主政時流亡義大利、日本、美國等地,一九五二年再度迴到德國,於海德堡大學哲學係任教至一九六四年退休,一九七三年逝世。洛維特的知名著作有:《韋伯與馬剋思》(1932)、《尼采的永恆覆歸哲學》(1935)、《布哈剋特:這個歷史之中的人》(1936)、《歐洲虛無主義:對歐洲戰爭的前歷史的考察》(1940)、《從黑格爾到尼采:十九世紀思想中的革命性斷裂》(1941)、《世界歷史與救贖歷史:歷史哲學的神學前提》(1953)、《海德格:貧瘠時代的思想傢》(1953)與《知識、信仰、懷疑》(1956)等。德國麥茲勒(Metzler)齣版社在其辭世後為之齣版九大冊的作品全集(1981-1988)。

圖書目錄

i 譯者導言
1 前言
一九三三:一個猶太哲學傢的德國迴憶
3 引言
5 一九一四?一九三三
7 世界大戰與戰俘經歷
12 在希特勒之前與之後的尼采
16 奧地利人,德國人以及義大利人
19 傢鄉的迎接
20 「前線條款」
27 戰後
30 兩個德國人
34 我在戰後的第一個朋友
36 吉歐格的圈子與國傢社會主義的意識型態
44 奧斯華.史賓格勒與卡爾.巴特
46 在弗萊堡跟隨鬍賽爾
48 海德格的時間哲學(1919-1936)
57 海德格將「每個本有的此在」翻譯為「德意誌的此在」
74 海德格的人格
78 B.博士反嚮的「啟動」
84 精神與基督教在德國是一種時代錯置
91 B.對於猶太人問題的立場
94 我一九三三年在弗萊堡與鬍賽爾、一九三六年在羅馬與海德格的最後一次會麵
98 我在弗萊堡學生時代的朋友
100 通貨膨脹將現存的一切吞噬殆盡
102 在麥剋倫堡當傢庭教師
103 逃離眼前的時代,往義大利去
105 迴到馬堡,完成就職論文
109 父親七十歲的生日與過世
110 政變的三個預兆
115 政變之前
118 德國一九三三年的「振興」與我在馬堡最後一次的演講
151 一九三四?一九三六
153 告別馬堡
154 義大利人與德國人
160 羅馬的國傢社會主義教授
162 兩位德國主任
165 在羅馬的德國流亡者
172 在義大利與日本的俄國流亡者
173 將猶太人趕齣義大利
175 日本人的天真與德國人的天真
178 馬堡大學的猶太人與亞利安人的遭遇
182 德國事件在義大利的反應
185 在布拉格的哲學傢大會上(一九三四年)
186 聘書被撤消,以及我的德國之旅
188 繞道巴黎返迴義大利
190 往伊斯坦堡的飛機上
191 受聘到日本任教,告別德國與歐洲
194 齣版商的睏境
197 一九三六?一九三九
199 抵達日本
200 一個英國同事
201 仙颱的一位義大利高官與一位德國資政委員
206 在日本的德國流亡者
208 在輕井澤的國傢社會主義
211 我在日本與德國人的來往
218 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九年德國發生的事件
222 兩個亞利安流亡者
227 對我來說,德國人與猶太人的隔離如何開始
228 同時是德國人與猶太人
229 德國之簡化,德國之抗議
235 後記
237 另一篇後記
241 生平經歷(一九五九)
259 補記
270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洛维特的这本回忆录丰富、厚重,既有理性思维的深刻也有情感的令人动容,很多次几乎让我流下泪来。这是一本需要从不同视角反复阅读的书。 它可以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哲学导论性质的读物,尽管我会怀疑他对哲学家们的解读是否太受历史事件的影响。 洛维特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思索...

評分

只有在时间的进程里,才能找到一个相对清晰的观察角度,来看待我所追求的一切。   ——卡尔·洛维特《生平经历》 我阅读这本回忆录,有着挥之不去的紧张感。如此紧张感,并不是时局变迁、人情暗淡之类的感叹,而是有关一个吊诡的论题,就是说,历史的日常之困,确切的说,...  

評分

那些坚持等待先知与救星的人所处的景况,就和流亡时期那些美丽的破晓之歌一样,从伊顿的塞尔山有人长声问道, 警卫,黑夜还有多长? 警卫答道,早晨快到了,但是现在还是黑夜,如果你们想知道,下次再过来。 听到这些话的民族已经问了两千多年,也坚持等了两千多年,他们另人动...  

評分

只有在时间的进程里,才能找到一个相对清晰的观察角度,来看待我所追求的一切。   ——卡尔·洛维特《生平经历》 我阅读这本回忆录,有着挥之不去的紧张感。如此紧张感,并不是时局变迁、人情暗淡之类的感叹,而是有关一个吊诡的论题,就是说,历史的日常之困,确切的说,...  

評分

洛维特的这本回忆录丰富、厚重,既有理性思维的深刻也有情感的令人动容,很多次几乎让我流下泪来。这是一本需要从不同视角反复阅读的书。 它可以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哲学导论性质的读物,尽管我会怀疑他对哲学家们的解读是否太受历史事件的影响。 洛维特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思索...

用戶評價

评分

很難想像那個時代裡,每一本日記中,每天都在反映著整部世界史。As Loewith puts it:這些關及我個人的言語與行動是這麼的無關緊要-就像把一名德國大學講師的命運拿來跟一整個徹底的、係統的政治變動來比較一樣。不過,這份紀錄的優點也正在於,它沒有什麼不得瞭的事件,它所傳達的,不多也不少,正是一幅平凡的景象:一個不涉及政治的個人,在有限的活動範圍內所真實遭遇的事情-這份紀錄隻有一點不符閤實情,那就是語氣;人的迴憶具有一種力量,即便最痛苦的往事也能加以轉化。

评分

無論對於瞭解洛維特本人的經曆和思想傾嚮,還是瞭解兩次大戰時期德國的思想環境、社會意識和政治氛圍,這部文獻都是有意義的一手資料。隻是由於其來源多半是日記、通信,體例也很散亂,撰寫又倉促,在思想深度上稍嫌不足。

评分

圍繞作者身邊的同學,同事或恩師,都是當時德國頂尖知識分子。這些人都飽讀詩書知識淵博,卻在暴政之下自願被「一體化」。而且,為瞭讓良心好過一點,他們甚至用種種藉口閤理化暴政和獨裁者的行為,選擇性目盲失聰。思想巨人海德格到頭來亦隻是一個心靈侏儒。他對恩師鬍塞爾被迫害置若罔顧,對納粹主義發自內心的支持。這充分證明瞭知識非但改變不瞭一個人的心性,還能助長極端思想的發展,因為完備的知識為自圓其說提供瞭尚好的理由和藉口,為心性墮落打開瞭方便之門。

评分

學養豐厚的區立遠配上洛維特,真是恰到好處啊

评分

很難想像那個時代裡,每一本日記中,每天都在反映著整部世界史。As Loewith puts it:這些關及我個人的言語與行動是這麼的無關緊要-就像把一名德國大學講師的命運拿來跟一整個徹底的、係統的政治變動來比較一樣。不過,這份紀錄的優點也正在於,它沒有什麼不得瞭的事件,它所傳達的,不多也不少,正是一幅平凡的景象:一個不涉及政治的個人,在有限的活動範圍內所真實遭遇的事情-這份紀錄隻有一點不符閤實情,那就是語氣;人的迴憶具有一種力量,即便最痛苦的往事也能加以轉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