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仁寿
出品人:
页数:362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
价格:3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620438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学
  • 法学方法论
  • 方法论
  • 法理学
  • 杨仁寿
  • 法律
  • 法哲学
  • 台湾
  • 法学
  • 方法论
  • 法律研究
  • 法律思维
  • 学术写作
  • 论证分析
  • 法理学
  • 法律教育
  • 研究方法
  • 法律专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学方法论(第2版)》是一部系统总结如何在司法裁判中具体适用法律的方法及其规律的力作。作者归纳了几种适用法律的具体方法,并对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如何解释法律、进行妥当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衡量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杨仁寿,1942年2月、7日生,1964年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大学毕业,1972年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毕业、历任福建金门地方法院候补检察官,台湾嘉义地方法院候补推事,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检察官、推事、大法官、院长,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推事,台湾高等法院推事、高雄分院院长,“司法院”第三厅厅长、第一厅厅长、副秘书长、秘书长,台湾桃园地方法院院长,板桥地方法院院长、高雄地方法院院长、高等法院院长,“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曾兼任东吴大学教授,2012年退休。著有《法学方法论》等。

目录信息

第二版序
序言
第一编 引论
第一章 诽韩案之启示
第二章 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
第三章 科学与非科学
第四章 专精与博通
第二编 法学认识论
第一章 法学之任务
第二章 事物认识之客观性
第三章 法学认识之客观性
第四章 从逻辑分析方面认识法学之客观性
第五章 从经验事实方面认识法学之客观性
第三编 法学发展论
第一章 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法学者对法学之认识
第二章 十九世纪初期德国法学者对法学之认识
第三章 十九世纪前后英美法学者对法学之认识
第四童 十九世纪前后日本法学者对法学之认识
第五章 自由法运动
第六章 概念法学与自由法论之差异
第七章 裁判之准立法机能
第八章 理论认识与实践之结合
第四编 法学实践论
第一章 法学之基本理论
第一节 研究法学之方法
第二节 法律解释之指导理念
第三节 法律之阐释
第二章 狭义的法律解释
第一节 文义解释
第二节 体系解释
第一款 扩张解释
第二款 限缩解释
第三款 反对解释
第四款 当然解释
第三节 法意解释
第四节 比较解释
第五节 目的解释
第六节 合宪解释
第三章 社会学的解释
第四章 价值补充
第一节 不确定法律概念
第二节 概括条款(诚信原则)
第五章 漏洞补充
第一节 法理概说
第二节 类推适用
……
第五编 法学构成论
第六编 附录
重要参考书目
杨仁寿简历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想起大学时某位老师说过的话:法典的目录就是法学教科书的目录。 全书共五编,分别为引论,法学认识论,法学发展论,法学实践论,法学构成论。与大多数教科书不同的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另该五编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读来酣畅淋漓。 而这也正是国内大多数教科书奇葩之处...  

评分

评分

评分

上开题目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言,引以为题。 杨仁寿此著成书已久,今日读完,收获并不可谓很大,料想原因并非是此著无甚内在价值储存,相反,拿这本方法论比附现今国内法学研习,可发觉现今国内的方法论路径和术语拣选,多半都可在杨书中觅得踪迹。没有人会对过去时代的...  

评分

法官在司法裁判中容易遭受两方面的非难。一方面,法官被认为是规则的奴隶,其机械适用法律条文,而不顾判决的实质正义(自由法论对概念法学的批判如是)。另一方面,法官被质疑依个人经历,观点,价值等主观判断形成判决结果,判决结果不具有客观性(法律现实主义的声音)。 法...  

用户评价

评分

法之合目的性,不可不察

评分

文绉绉的~人名翻译也是醉了&是不是该补点专业基础在读…

评分

相见恨晚。但是还是没有卡尔拉轮兹的书好。必须买一本卡氏。

评分

直面耶林对概念法学的批判与基尔希曼“废纸论”对法教义学的釜底抽薪,杨仁寿先生以利益法学作为新实证法学的基础:“自由法学之实证色彩仍至浓厚,其与概念法学之差异,不过概念法学是形式的实证主义(法条万能,立法者万能),而自由法学,则为实质的实证主义(利益衡量,价值判断)。”在利益法学的基础上进入法律实践论,即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形式推论)与经验事实的方法(实质推论)兼采形式逻辑与经验科学,构建法学的理论认识,尔后基于理论认识之结果,由目的考量与利益衡量作狭义的法律解释;而以法律目的或社会目的的考察提供价值判断之臂助,两相结合,对法律解释进行价值补充与漏洞补充,从而使法律在超越机械适用的意义上仍然保留其安定性,即以利益法学实证主义使法律具体化、明确化、体系化的同时,避免过度宽泛影响法律适用之稳定。

评分

和大路通常的表述不大相同,但读习惯后自觉酣畅淋漓,法理入门好书!论述友好,理念通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