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葛兆光
出品人:
页数:211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2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2781
丛书系列:三联讲坛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葛兆光
  • 历史
  • 方法论
  • 学术
  •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 思想文化史
  • 中国思想史
  • 思想史
  • 研究
  • 课堂
  • 讲录
  • 续编
  • 学术
  • 教育
  • 历史
  • 哲学
  • 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里集结了自2003年后七八年间,葛兆光先生在北京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给博士生讲的“思想史著作选读与研究”一课的录音整理稿。据听过这门课并且参与讨论的一些博士生说,这样的阅读和讨论对他们很有用,葛先生借几位海外学者,如包弼德、余英时、沟口雄三、艾尔曼等有关中国思想史或文化史著作的阅读,对海外中国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通过并不多的若干个案,参悟了海外中国研究的一些特别的背景和理论,经过对这些论著的批评性考察,让学生看到了中国学界的不足和长处。更主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作者简介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初中毕来以后,曾经在贵州苗族山区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4年研究生毕业。曾经在江苏扬州师范学辽历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与兼职教授。并曾应邀先后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为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中国宗教与文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研究》、《历史与文化理论》、《中国学术经典选读与研究》、《宗教文献概论》、《思想史经典著作研读》等课程。

目录信息

自序
开场白
一、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应当有多宽?
二、文献、学术史、国际学界:为什么三面应战?
三、从实招来:关于这门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内容
结语:一点感慨
第一讲 从“唐宋变革论”说到宋代思想史与文化史研究
引言:借包弼德《斯文》一书讨论唐宋思想史与文化史的问题
一、从“假说”到“学说”:什么是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
二、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形成的资源、背景与心情
三、欧美学者对“唐宋变革”的修订,及其对宋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的新解释
四、关于包弼德《斯文》一书的介绍
五、文学批评史取代思想文化史,是方向吗?对包弼德《斯文》的一些意见
结语:文化和思想领域中的唐宋变革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二讲 历史学意义上的新思想史
引言:宋代理学史脉络的来源
一、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的内容介绍
二、如何理解“遗失的环节”:朱熹人朝与孝宗晚年部署
三、《朱熹的历史世界》的典范性意义
四、对《朱熹的历史世界》具体论述的一些讨论
结语:打通思想、学术、政治和社会史领域的“新思想史”
【参考文献】
第三讲 “前近代”、“亚洲出发思考”与“作为方法的
中国”
引言:日本的思想史研究传统及其影响
一、“前近代”:重新命名,意义何在?
二、亚洲:为什么要这样一个历史空间单位?
三、什么是“作为方法的中国”?
结语:他山之石,终究是他山的
【参考文献】
第四讲 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再认识
引言:清代学术和思想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一、清代学术史的学术史
二、艾尔曼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
三、关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一书的讨论
结语:作为思想史资源的学术史
【参考文献】
代结语从学术书评到研究综述的写法
引言:为什么要和博士生讨论“学术书评”?
一、学术书评的意义
二、学术书评写作的基本条件
三、书评的具体方法
四、从书评到综述:如何写博士学位论文的首章?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章来源:《读书》2019年8期 只能是各自取径,为学由己,造化在人,最好的办法是熟读各种文献和一流研究成果,在历史脉络和学术传统中来回往返,反复玩味,自然就可以逐渐长成一个具有学术个性的自我,从这种观点出发就会认为历史写作是不可教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学是一...  

评分

这套薄薄的书,从六月收到,断断续续读到了现在的十一月。亦足可见我的懒惰。 (但中间也并不是没有看其他的书) 看完书要写笔记。这个习惯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一直妄称对思想史感兴趣,喜欢思想史的内容,却从没有认真、完整、好好地度过一本思想史的书,也的确不愧是”妄称“...

评分

现在书店里有越来越多大学教授们的讲课集子,伴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这个趋势应该会持续下去。这是个顶好的事儿:看讲稿不像读论文,它更生动,浅显,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读着有味又能学到不少新知识,适合专业人士以外的广大普通读者。要想领略不同高校不同著名学者的研...  

评分

昨晚看完了,早上点了读过,写了两句话。刚看到有豆友问此书如何,可能此书出版时间尚短,几乎没什么评论,那我就冒昧写个短评吧,或许能对各位书友有一点点用。 此书为葛兆光先生博士课程的讲课记录说改写,亦是《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的续编。按葛先生自己的话来说,...  

评分

一、年鉴学派 研究对象从精英转向日常,中心转到边缘;拓展了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二、福柯 知识考古,常识何以成为常识?(“话语”和“权力”的理论) 三、后现代 把历史看成文学(《元史学》)——感觉跟福柯的理论有共通之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用户评价

评分

据说没有大变故,这就是葛老继Swan Song(《宅兹中国》)后的Encore了~以后估计只会写写小随笔和书评之类的,不会有啥大动作了~

评分

葛兆光老师《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第四讲就艾尔曼研究的评论而引申出了许多值得斟酌的“学术史”反思,鄙人倍受启发。首先我们应该反思前辈研究清代学术史的价值立场前设(不论是梁、胡的民族主义,钱的理学超越发展,抑或梁和艾尔曼都有的从西方“文艺复兴”看清学的想法),其次我们要追问当时的学术活动“果真如此”?我们的问题意识应该有主见性,因此葛老师的很多提法都值得重视,比如思考“知识分子职业化的限度与原因”,再如从社会话语、学术话语和私人话语思考当时学人对“程朱理学”的真正态度。啊,真是震撼。

评分

见解不锐利,但论述很清楚,适合做综述。个人认为讲余英时最好,写丸山真男长知识,尤其关于公/私的讨论。

评分

格局太小,像是给中学生上课。

评分

治学入门 金针度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