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飢餓中國》是交織著飢餓與恐懼的一年:300萬人餓死,300萬人逃亡,中原大地,餓殍載道。這是被遺忘的一年:曆史文獻鮮有記載,相關統計也都含混不清。這是1942年,旱災、蝗災、兵災交加的河南,一場大飢荒正在肆虐。
時隔70年,大多數親曆者已經去世。《河南商報》幾經籌劃,派齣7名記者,沿當年難民逃亡綫一路嚮西;曆時半年,行走3000裏,搜集第一手的曆史細節,重返幾經變遷的曆史現場,訪問曆經劫難的災荒親曆者,力圖復原那一段被掩埋的曆史。
1942年,許多個人與傢庭的命運被徹底改變,難民潮直接改變瞭某些城市的格局。1942年,幾位記者的呼喊改變瞭韆萬人的命運;一個政府的沉默讓它徹底失掉瞭民心,一支曾經的勁旅卻在民眾倒戈的奇觀中倉皇潰散……
孟磊,1963年齣生,1985年進入河南日報社從事報紙采編和齣版工作,先後擔任《河南日報》記者、編輯及要聞處副處長,《國際經貿報》改革籌備組副組長,《城市早報》副總編輯,《大河報》副總編輯;參與籌備《大河文摘報》;主持籌備《大河健康報》。現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河南商報》總編輯。
關國鋒,男,1975年生,河南洛陽人,畢業於鄭州大學新聞係,一直在《大河報》等都市報任職,現任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商報》副總編輯兼采訪中心主任。
郭小陽,男,1980年6月生,河南項城人,寫過詩,寫過小說,現為河南商報深度報道部主任。
无论如何此书的意义远甚于内容。1942,民国三十一年,对后人来说似乎没有时间观念仅是一串数字,对于生活在那年的河南百姓却在经历水、旱、蝗、汤,天灾人祸外族侵略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在读之前无法想象“饥荒”是如何一副惨烈模样,那些吃树皮,啃野菜,观音土,大雁屎,甚至...
評分这本书如同正在上映的电影一样,叙述真实的历史,面对沉甸甸甚至被我们遗忘的历史,它没有采取时下惯常的戏说或装神弄鬼的演义,而是直面并打捞那段残存在我们民族深处的记忆。如同电影《一九四二》,让我们记住了我们民族这个饥荒、残酷、屈辱的一九四二年。一个民族经历...
評分给《1942饥饿中国》一书打一星的原因: 1,内容差。16开、270多页的书,却只有10万字,估计还包括每节前的“精选文字”。全书两小时即可览完。目光越过书山,却发现并无干货等候。所以看过《一九四二》的无需再看这本书。电影比书点到的痛穴反而更多,而韵味亦更深长。且自不必...
評分明天五一今天上午还有一节课,按照平常来说,这节课就不来了,班长说导员可能查课,带着手机也就来了。课上后面的同学在看一本《1942饥饿中国》的书,趁他睡觉,自己什么也没带索性借来看了。两节课书看了一半,才知道这里面讲述了东西和自己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自己却浑然不...
評分民国三十一年,即公元1942年。鲜有人会一下反应过来这个纪年换算,更鲜有人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年? “人在没有东西可吃的时候,也许本性中已经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了。1942年冬,为了活命,郑州、许昌、汝南一带,”吃人的社会“已不仅仅是一个词语,而是变成了现实” 怎么可能!?...
文字顯得比較空洞且底氣不足,這也難怪,正如作者所說,關於這次災難留下的資料太少,但曆史沒有留下更多的材料並不足怪,百年一遇的大戰主戰場,年景稍差,便有飢荒,正是意料中事。反倒是個彆和平時期的“災荒”,規模比此次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方是咄咄怪事,更值得研究。
评分瞭解瞭好多抗戰知識...
评分大飢荒的人禍大於天災,這是中國的悲劇。
评分說前朝之事 打今人的臉。
评分人類唯一能從曆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曆史中吸取教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