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旨求通俗、易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专门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变化。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在美国Discovery频道的网站上曾看到介绍中国的一篇文章,开篇第一句:“中国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另一个国家,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英文原文忘了。)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中国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怎样的一个天下。 中国确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一个文明系统。如果我们将...
评分近日拜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有获益匪浅处,有我心戚戚处,也有不敢苟同处。 钱穆先生值得敬佩的地方,在于一个“大”字。譬如本书第一篇《中国社会演变》,钱穆先生便是从极大处入手,先以西方的封建一词说起,然后转回中国,自西周开始历数各个朝代,于每一时期中只...
评分@ 钱穆说中国的“阶级在汉代早已消灭”,由此敷衍出“中国社会历史上没阶级有流品”说。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还有“中国历史有君主无专制”之说。说历史上的国君功能“是一种君职论,绝不是一种君权论”;推出“中国历史社会无阶级有流品”之说。其史论核心是自战国...
评分快速而简略的看了一遍钱穆的《国史新论》,仿佛在听一个穿着规规矩矩长袍的饱读经书的沉醉自己独到见解的先生娓娓道来。里面有太多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社会,有着几段太平盛世时期,这些时期是由开明而能干的君主开创的!自古以来中国的政府架构中从来就没有...
评分恶心坏了。犹记当初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到古代中国政府的政令系统,公帑与私库的划分,觉得颇开眼界。如今重读,才看出不过钱氏全部用意不外是为了传统文化张本而已。所谓政治智慧就是裹在炮弹外面的糖衣。钱穆觉得传统文化确实很好,好在政局稳定,好在阶层分明,好在上到...
读罢一书,阅尽千年。封建社会,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的演变的精妙。
评分做学生的时候太懒,没好好读文献,不然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立论参考。总体上适合历史初学者(尤其是接受学校唯物史观教育)去接触一个看待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其中对于封建社会、士人阶层、文化演进的观点都很有裨益。所收录文章大多采用编年结构行文,因此也重在从历史源流的演化过程,前半部质量好于后半部,后面有几篇文章颇为“心灵鸡汤”。值得关注的是,钱穆在文章中的很多观点明显地体现出了其作为一个学历史的民国知识分子(儒者)的想法与气质,无论公允与否,这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历史的研究主题。
评分K「10」从不同方面各种角度一遍又一遍地梳理国史,脉络清晰史料密集,读来甚是过瘾。再度觉得钱穆的书可拿来立基本史观,具体事件不论,精神贯穿始终。读史之角度、态度、视野皆可获益良多。然本书收录略杂,质量难免不一。讲演整理的大都所言较浅,而年代靠后的又会涉及个人立场,其中最不喜写人物一篇,前半部分论点论据都有些莫名其妙,无法言之成理。总体而言,本书前几篇宜精读,自考试制度开始可粗看,涉及近代及未来部分可基本不看,个人觉得有因当时立场强言之嫌。相较之下,若要选读,个人还是更推《国史大纲》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分虽说钱穆“旨求通俗、易取综合”,但不严谨之处实在过多,讲座合集挂上新论二字,当不得真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