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谈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效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首先, 这本书不是一本人生指南. 作者确实 凭历一位史学家的深厚功力, 凭借一个老人的丰富厚阅历, 对很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 深刻的见解.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关于佛/儒/道/基督的理解) 人生的三个步骤 古今/东西人生哲学的对照 ... ... 学习中!!!
评分在比较苦闷彷徨的时候拿起这本书,本想看看大师对于人生有什么洞见,不想看到一本文化比较学,比较失望。 我相信大师在文化比较方面做得非常好,可惜不是我现在想要的。
评分曾听说钱穆先生在武大讲学时的盛况。抗日时期的武大迁至乐山,聘请钱穆先生讲学,主题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问题。因为日机轰炸密集,学校的上课时间定在早晨六点到八点,同时因轰炸电力瘫痪尚未恢复,学生需拿着火把照路,摸黑去听钱先生的课。即使如此,往往晨光初露时座位已被...
评分曾听说钱穆先生在武大讲学时的盛况。抗日时期的武大迁至乐山,聘请钱穆先生讲学,主题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问题。因为日机轰炸密集,学校的上课时间定在早晨六点到八点,同时因轰炸电力瘫痪尚未恢复,学生需拿着火把照路,摸黑去听钱先生的课。即使如此,往往晨光初露时座位已被...
评分先说说这个关于人生的比喻。 西方的人生趋向是向外的,理性的,科学的,物质的。 追求权力,追求外在的控制,包括对人对财物对自然。 这种追求是永无休止的,而究竟最终可以得到什么,没人知道。 或者就是追求这个过程是最让人心动的。 印度的人生正相反,是向内的,感性的,...
读史者皆智
评分钱穆先生的书,读过两本(之前是《国史大纲》),都不喜欢,原因是他不遗余力地维护和赞美儒家文化,以为儒家善莫大焉无可比拟。在这样的立场下,他的种种论述颇多偏颇之处,比如这本书里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评论,令人瞠目结舌。
评分大儒?酸儒?想理解儒家,钱穆可能是个好开端。儒家有时很不注意到人类生活之外围,而是直指本心,单刀直入,径自注重到「精神我」与「道德我」之最高自由之上。全书标榜性善论,君臣父子,家国天下观,格物致知,并说:必须认得性善论,人类才有追求自由的「权利」,这么说来,好像有点道理。还是太弱,不能完全领略。
评分钱穆先生的书,读过两本(之前是《国史大纲》),都不喜欢,原因是他不遗余力地维护和赞美儒家文化,以为儒家善莫大焉无可比拟。在这样的立场下,他的种种论述颇多偏颇之处,比如这本书里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评论,令人瞠目结舌。
评分【kindle待购纸书重读】略读需重读总结笔记;重塑三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