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或許是另一個生命的 待續…….
二○○九年十月的一個晚上,于娟教書下課後,騎著腳踏車去超市買牛奶,路上為了避讓來車,她從腳踏車上摔下,瞬間她感到一股抽筋的疼痛從腰間傳來,心想:「不會這樣就扭傷腰了吧?」
第二天,她竟然因腰痛而疼得起不了床,稍微一動,豆大的汗就往下掉。那時候的于娟萬萬沒有想到,這劇烈的腰痛竟是癌細胞已經轉移的徵兆。為了工作,她忍著腰痛,每天晚上還是在辦公室熬到十點鐘,但開始跑醫院看病,接二連三被誤診為腰椎受傷。
直到二○○九年十二月底,痛到全身一動也不能動的于娟被救護車送進醫院急診室;幾番周折,在二○一○年元旦,她被確診罹患乳腺癌四期,也就是癌症末期。當時,距離她留學回國開始教書只有三個月,她的兒子土豆只有十四個月大,她的父母已六十多歲,而她是家中獨生女……在她人生欲展翅高飛之際,突如其來的病痛完全打亂了她的人生步驟,也在她的生命槌下了重重的一擊。
但于娟沒有放棄,她忍住所有化療的痛,拚命想活下去,為孩子、為父母、為丈夫活下去。就像她丈夫光頭寫道:「她真的很堅強,確診得知乳腺癌時,她居然高興地笑,因為乳腺癌相對其他癌症來說更好醫治一些。我也幾乎沒有落淚,只有一次,回家看到她和寶寶的合影,淚如雨下。」
本書收錄于娟確診罹患乳腺癌後寫下的病中日記,她在日記中反思生活細節,並發出「買車買房、買不來健康」的感歎,這時她退回到一個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發出對生命最單純的感悟。在這些文字裡,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于娟的故事,而是自己;在大陸引起網友關注和眾多媒體熱烈報導,大陸部落客的瀏覽人次高達800萬次。
于娟(1979年4月 ~ 2011年4月)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講師
*上海交通大學學士(2000)
*挪威奧斯陸大學經濟學碩士 (2007)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 (2008)
她是一個兩歲半孩子的母親,一個四十歲男人的妻子,兩個六十多歲老者的女兒,數個失學兒童的資助者,很多人的朋友。
她是復旦大學的講師,研究環境政策和能源政策,積極籌組「能源林」,投身環保公益。
她從容面對癌症,不怨天尤人;她帶走家人的思念和不捨,留給世人堅強的力量。
作 者:于娟 出 版 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 推 荐:★★★★★ 对于世事无常,早已耳濡目染太多,也亲历了几回,当然并非什么生死攸关,竟是些“小”的感怀罢了。 此前也听说过此类的书籍,关于人生最后多少时日的“死亡笔记”。然而总觉出版社或者媒体对...
评分在于娟的遗稿里有这样一段话。 “时间一点点地熬过去,汉字真是博大精深,‘熬’这个字再确切不过。‘熬’的本义是把你放在铁锅里用水炖,锅下是熊熊烈火,等到水都熬干了,你还在干烤。”生活不过一个“熬”字,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熬过头。 一 三十二岁。 她是于娟,一位拥有留...
评分看完《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一直想要写点什么感想,这几天也陆续把这本书推荐给周围的朋友。这算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类型的书,感触和对生命敬仰的态度以及留下来的思考比先前看周国平的《妞妞》一书要多的多,源于书的作者一个特殊的身份,一个已经在天堂的生命...... 在作...
评分 评分于娟是海归,博士,复旦大学讲师,有一个爱她的老公,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取名阿尔法。如果没有乳腺癌,她将沿着设定的轨迹坚实地实现人生规划:去哈佛做访问学者,回国写论文、拿课题、评副教;还准备生个女儿,取名贝塔;准备说服政府在家乡做环境项目,身体力行,做环保...
每每听到关于一个很优秀的人在刚刚抵达人生巅峰的时刻就被癌症判了死刑的故事时,心中总泛起良多对他/她及其家人的呜呼惋惜,深知就算患者本人参透生死,但此等不幸对家人的深深伤害却会一直持续,终其一生。不懂如何让自己健康地生活,对家庭是一种很大的不负责,只不过大凡总是觉悟太晚。
评分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
评分看完一个已逝之人,对生活真实的领悟,努力的分享,积极的面对,从容应对!就如她说的名、权、利都是浮云,我们真正关心的不该是那些,如果还能让她继续活下去,她会好好对待生活,亲人!
评分泪流满面,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
评分面对癌症的乐观,令人敬佩不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