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问世不久即轰动全国,反响热烈。由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为同名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贫7岁即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其间做过许多临时性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教书一年。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人生》寻找人生的答案 《人生》这部小说是我读了《平凡的世界》之后,看的路遥的第二部小说。一如《平凡的世界》语言,路遥的语言有着苏联文学的印记,景物描写刻画人心,时不时的对主人翁的命运进行点评。 对于一个没有经...
评分 评分路遥在他的小说《人生》的开篇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正是这句饱含哲理的话促使我翻开了这本书。 坦白说,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再从头来看小说中描写的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等等遥远年代的名词,不由得觉得陌生...
评分合上此书,想起幼时的词语接龙游戏,如果以人生开头,那么可以有这样一种接龙法: “人生,生活,活命,命运。” 这几个词宽泛又狭隘的让人费解。说狭隘,是因为看似都只是与“人”这一主体有关;说宽泛,是因为他们自身都有着巨大的能量和丰富的可挖掘的意义。于是于此,并非...
评分书中巧珍虽然斗字不识一升,但更明事理。 不为她与加林的最终结果感到可惜,反而让我对她另眼相看。 加林是需要教训的。 人生就是这样,走错一步,后悔终身。
高加林一身知识分子的臭毛病,总是眼高手低伤春悲秋,动不动就唉声叹气无病呻吟,最后还做了个“负心汉”,也算是个典型的渣男了。
评分2012.12.09,花了半天,一口气读完了。路遥32岁时候的作品,文字和某些对话略显稚嫩,不过路遥的长处在于真实的反应了那个时代追求进步的青年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看完本书才明白: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合。人是会变的,爱是短暂的。理想主义的爱情,就像不沾泥土的豆芽一样脆弱。
评分"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评分一口气读完了 不过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慢慢地思考 品味 很精彩很有味道的一本书
评分最喜欢顺德老爷爷 光棍但也无悔 从心所欲的过着生活 心里总想着别人 虽是长辈却胜似朋友 还有有颗金子般善良心地的巧珍(加林说要到大城市发展,当下就接受了现实,并且祝福加林哥;婚后当问到能否考虑和东窗事发的加林重新在一起时说:我已经被伤了心,不能再伤别人的心了;热心的帮忙 怕加林受不了苦 让他去当老师) 虽然读的是别人的生活,但好像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身处在社会的洪流里,想要不断往上爬,当事情往顺利的方向发展时,开始轻飘飘起来,浮躁地要去争得一些东西。殊不知搅乱了别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搅乱了。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我们都面临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选择,这样的岔路口,选择自己想要的,并且无悔的道路,无论是跪着还是骑着风光的马车,也要一路往前走,不回头。最后一章的标题,并非结局,不正是遭遇挫折的人生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