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故事

廢墟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巫鴻
出品人:世紀文景
頁數:308
译者:肖鐵
出版時間:2012-10
價格: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08554
叢書系列:文景·巫鴻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巫鴻
  • 藝術
  • 美學
  • 文化
  • 廢墟
  • 海外中國研究
  • 建築
  • 廢墟
  • 曆史
  • 探索
  • 遺跡
  • 城市
  • 考古
  • 故事
  • 文明
  • 變遷
  • 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美術史傢巫鴻最新學術專著力作,中文版與英文版同年麵世。

廢墟主題,縱橫捭闔,探討中國藝術從古代到當代的實踐與經驗,領域橫跨繪畫、建築、攝影、印刷品和電影,並與西方藝術參照並觀,令人眼界大開。《廢墟的故事》不僅對於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是一次富於雄心的思辨,對於全球語境下的藝術研究同樣是一項裏程碑式的貢獻。

傳統中國美術中的“廢墟”在哪裏?在創造現代中國視覺文化的過程中,東西方的廢墟觀念是如何在曆史的對立中得以流布與深化?20世紀以來,當代廢墟美學是如何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尋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術史傢巫鴻將中國“廢墟”觀念及其視覺錶現形式的流變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與墟,碑與枯樹,作為廢墟替身的拓片,“跡”的種種形式,“如畫廢墟”的東西流通,“戰爭廢墟”的慶典與見證,《小城之春》的廢宅與老城,圓明園旁的前衛詩歌與美術,當代藝術對於都市拆遷廢墟的濃烈興趣……本書在梳理這份涵蓋繪畫、建築、攝影、印刷品和電影的材料清單時,“展現齣令人敬佩的清晰與準確”(包華石)。

《廢墟的故事》不僅對於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是一次富於雄心的思辨,對於全球語境下的藝術研究同樣是一項裏程碑式的貢獻。

著者簡介

巫鴻,196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學習。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廢墟的內化:傳統中國文化中對“往昔”的視覺感受和審美
傳統中國美術中的廢墟在哪裏?
丘與墟:消逝與緬懷
碑與枯樹:懷古的詩畫
—《讀碑圖》
—碑與枯樹
拓片:廢墟的替身
—碑與拓
—作為廢墟學的碑帖鑒定
—作為遺物的拓片
跡:景中痕
—神跡
—古跡
—遺跡
—勝跡
第二章 廢墟的誕生:創造現代中國的一種視覺文化
“如畫廢墟”的流布
—描繪中國廢墟
—“如畫廢墟”的東西流通
戰爭廢墟:徵服與存亡
—暴行的慶典
—見證戰爭罪行
圓明園:毀滅、荒廢和重新發現
第三章 過去與未來之間:當代廢墟美學中的瞬間
絕望與希望的能指
—《小城之春》
—《自白——給一座廢墟》
再現當代都市廢墟
—作為自傳的廢墟
—廢墟中的圖像
—拆遷計劃
—與城市對話
尾聲 國傢遺産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 「o isis und osiris」中读完本书。厚厚的附录,严谨的学术态度,娓娓道来的历史脉络、旁征博引、事实充分、观点清晰有新意。母语是汉语的巫鸿教授,扎实的汉文化功底和当代中国艺术亲历者,带着全球视野和语境,解读中国各个阶段出现的废墟文化。看的时候代入感非常的强,...  

評分

在乌镇戏剧节期间读完了巫鸿的《废墟的故事》。 或许能够机械地将眼前之景一一对应。 东栅是人们预期中的“如画废墟”,干净整洁、古意犹存,当地色彩浓厚的居民似乎也存在其中。不管他们对于东栅是否会产生浪漫主义的喟叹,也不管东栅经历多少的修复、重建和做旧,只要墙粉剥...  

評分

尽管巫鸿作为美术史学家,其视角也是纯粹艺术理论方向的。但不得说今年这本大热的书为我们众中国人一个重新审视回望自己文化中对于过去、对于荒芜、对于时间、对于物质——到最后,对于废墟的态度问题。 它让我更多地想到的是当今对于拆除和重建,或者说“碰触”过去的建筑(无...  

評分

作为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近些年的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考性》、《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美术史十议》、《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  

評分

第一章:废墟的内化 首先,中国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废墟,直到圆明园遗址的出现。即一个典型的西方废墟:亘古永恒的石头(石质有纪念碑性)与丛生的杂草。 中国的废墟更在于丘与墟。 丘指一种往昔的建筑的存在,只不过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已荡然无存。这个意向在很多古诗与画中都...  

用戶評價

评分

頹喪的詩和生活同樣是在錶現一種廢墟的美學。

评分

貫通東西、勾連古今,如此天馬行空,卻又自圓其說。讀之,快意連連。

评分

盡管對存在對西方語境下的“廢墟”話題分析不夠充分這種小問題,但對中國語境下的廢墟話題的分析,實在太厲害瞭,呈現齣令人驚訝的精確度。總體而言,後麵一半沒有前麵一半好,可能是因為身在當代反而不能脫身吧。

评分

盡管對存在對西方語境下的“廢墟”話題分析不夠充分這種小問題,但對中國語境下的廢墟話題的分析,實在太厲害瞭,呈現齣令人驚訝的精確度。總體而言,後麵一半沒有前麵一半好,可能是因為身在當代反而不能脫身吧。

评分

融貫古今中外的一本寫“廢墟”的專著。架構精妙,內容詳實厚重,語言又是難得的通俗易懂,真可謂是大傢的書。寫博士論文的童鞋都應該學習一下如何架構行文。這本書也解決瞭我為什麼要去看古跡,尤其是去看人少的破敗的古跡的原因:懷古之情因此必然為曆史的殘跡及其磨滅所激發,它的性格特徵包括內省的目光、時間的斷裂,以及消逝和記憶。#No. 06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