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展,日本“文化研究所”主办人。知名的社会观察家、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以及阶层团块研究者。一九五八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一桥大学社会学系毕业。著有《快速风土化的日本》、《“便装女”的时代》、《家族和幸福的战后史》等多部作品。
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因为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日美欧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的“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当全球社会纷纷向下流动,中国,能预防吗?
日本是个高排行榜国家,什么都要去弄个数据说话。日本是个阶级观念强的国家。不努力的一代是被唾弃的,不达到某个社会标准的人是没出息的。这次把阶级好好排了下。 有钱人还有没钱人 喜欢干什么,有什么想法,喜欢开什么车,吃什么东西,在哪里买东西,做什么运动在哪里买东西...
评分遗憾的是,此书仅仅罗列了许多数据,但仅满足于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诠释,没有进一步对此进行剖析。当然,这个课题给任何人来写都会显得过于表面,因为解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行为是相当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除非是房龙先生来写,呵呵。 “下流阶层”在中国也占据着很大一部...
评分P2 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态度、消费欲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P1 “下流指数”的12个特征 (1) 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龄的10倍(日本的标准,在中国可以认为年收...
评分下流社会的男性最热衷于上网(注意是一整天),达95.8%。 同时下流社会的男性无法从自我主张的路中走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对社会不满。 第三点是,来自下流社会的人,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跨入胜组。一旦就职成功,其安全感和满足感也更强。 三浦展《下流社会》中提到的这三...
评分最初的感受是被刺痛了。进一步的思考是,三浦展对“下流社会”已经做了价值判断。持有下流社会心态的人群,“低欲望低能力”,在日本/中国就是下流人群,但是在福利国家却不是。所以根本还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吧?社会整体福利不佳,低欲望低能力的人才会跌入下层;社会整体状况佳,才能让不同类别的人百花齐放吧。//上流社会的人更融入他人和传统的生活方式,more integration,所以才能从社会中得到更多的资源;下流社会的人欲望低能力也低,内向,孤僻,不愿意融入和适应社会,当然能够从社会中获取的资源也相应更少,就相应的觉得自己处于社会的下层。
评分挺神奇,所以自由和个性是文化的缓慢侵蚀还是圈套还是另一个出口?流行语态之下,大部分人的自由和个性是否是真正的“自由个性”?思潮在人民那里往往经不起深层次的思辨,更多时候只是个麻布口袋,幻影,安慰剂迷幻药。学术趋向之细微,殆至后来不可遏制的东西,也是这些。
评分最初的感受是被刺痛了。进一步的思考是,三浦展对“下流社会”已经做了价值判断。持有下流社会心态的人群,“低欲望低能力”,在日本/中国就是下流人群,但是在福利国家却不是。所以根本还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吧?社会整体福利不佳,低欲望低能力的人才会跌入下层;社会整体状况佳,才能让不同类别的人百花齐放吧。//上流社会的人更融入他人和传统的生活方式,more integration,所以才能从社会中得到更多的资源;下流社会的人欲望低能力也低,内向,孤僻,不愿意融入和适应社会,当然能够从社会中获取的资源也相应更少,就相应的觉得自己处于社会的下层。
评分五体不勤,不修边幅,生活懒散,追求所谓个性的人,大部分都是下流阶层……阶层意识度最高,生活满意度最高的是由丈夫高收入,妻子专职主妇并有一个小孩的家庭,和丈夫妻子收入双方都高的丁克家庭的这两种组成……看完有一种当头一棒的感觉,不勤奋不行呢。
评分基本上是《龙樱》的衍生观点。有些比较有趣:欲望的“下流化”,互联网时代的“傻瓜的围墙”。自由、个性、唯一是大人的欺瞒措辞。“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可能只是懒散的借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