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七十

董桥七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海豚出版社
作者:董桥 著
出品人:
页数:25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007261
丛书系列:海豚简装
图书标签:
  • 董桥
  • 散文
  • 文化
  • 香港
  • 文学
  • 胡洪侠
  • 中国文学
  • 海豚出版社
  • 董桥
  • 散文
  • 回忆录
  • 文化
  • 文学
  • 七十年代
  • 经典
  • 随笔
  • 人生
  • 哲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豚简装”之《董桥七十》:

概观董桥作品的首选之作

自一九七七年香港版《双城杂笔》始,董先生迄今出版文集三十三种(只计初版本,不含各类各地重印本、选编本等等),共收文章一千八百篇。本书从中选出七十篇,作为纪念版,主要以董先生写父执、写师友、写同辈的文字为主,选文兼顾三十三种初版书,以见董先生文章风格的演变轨迹;因为是贺古稀之寿,所以只选董先生念事忆人、述己怀旧的文字,以方便读者读其文而见其人;因为董先生前十来种集子流传颇广,所以选文重点放在了近几年的新书上,有些“详今略古”的意思。

《董桥七十》由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题诗七首,董桥先生自序《七十长笺》,并附董桥先生著作初版书影。

选编者胡洪侠先生说:《董桥七十》董先生写父执、写师友、写同辈的文字最合我编选此书的旨趣,因为“他传往往是自传”。我因此想把它编成一本略有“七十自述”格局的新书。董先生曾对我口传“总编辑秘诀”:一不要怕和别人不一样,二不要怕挨骂,三不要怕道歉。

作者简介

董桥,1942年生于福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曾任《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现任《苹果日报》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和文学散文多部,在港台、北京、上海等地出版文集数十种。著有《克雷莫纳的月光》《双城杂笔》《英华沉浮录》《这一代的事》等。

目录信息

题《董桥七十》( II)
七十长笺( IV)
缘起(X)
甲寅日记一叶(1)
如意•吉祥(3)
旧诗与政治(10)
这一代的事(5)
春日即事(19)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23)
“语丝的语丝”(26)
酒肉岁月太匆匆(32)
文字下酒,吃得风流(34)
大将军的凉拌小菜(37)
老师八十岁生日(39)
水远的林海音先生(41)
旧日红(43)
云姑(48)
念青室情事(52)
南山雨(56)
寂寥(61)
湖蓝绸缎( 66)
流言(71)
灵光(75)
字里秋意(79)
鸳蝴枕边的白玉簪( 83 )
老人们望乡的日子(85)
送别林家次女(88)
送别大雅古玩商人(90)
搔不到痒处的乐趣(93)
悼念蔡思果先生(%)
袖手观棋,低眉阅世(99)
走过鹿港辜家祖宅(102)
余家后园牡丹盛开(105)
吉庆栈(108)
拜月(111)
浅水湾旧事(114)
写字的故事(117)
杏庐先生(120)
盒子里的岁月(123)
静园鹭江荔影(126)
访旧随想(129)
南洋梦忆(132)
伦敦书坊记事(135)
董糖的滋味(138)
又见史湘云(141)
记得李先生(144)
老吴的瞎话(147)
老医生的泰西典籍(150)
书信:书和信(154)
藏书票琐忆(158)
《绝色》后记(162)
亦梅先生(166)
乔志高先生(170)
寄庵先生(174)
老客栈悲歌(178)
又听到《望春风》( 182)
风雨故人来(186)
小海娶亲(190)
沉香钩沉(194)
寻找吴老师(198)
念记刘教授(202)
石湖(206)
喜巧(210)
竹园(214 )
爱晚居(218)
紫薇园(222)
玉棕(226)
啸月轩(231)
香雨斋( 235)
舒老(240)
坚道有个管先生(245)
那些名字那些人(248)
李子不甜( 25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那年暑假多雨。我卧房外石阶边那株石榴树长胖了,只见丰盈不见婀娜。芭蕉也反常,蕉身粗,搂都搂不住,蕉叶摊开来够写厅堂上的四字横匾。芒果更糟,满树亢奋,一团团的密叶绿云似地死命逗引过路的风。杨桃倒矜持,雨再大,新叶旧叶都垂着头静静淌泪。白兰显然有点动心,一袭...  

评分

到书店翻书,转来转去还是董桥合我的心意,满纸堆里都是浓浓淡淡文字堆砌的不尽意境,像在冬日雪后黄昏的胡同儿,偶尔炊烟袅袅有带些人间的烟火,古意盎然中亦有丝丝“夕阳穿树补花红”的点点温暖。 我读到高尔泰还是会激动,如高山,如大河。每一次翻书都还...  

评分

到书店翻书,转来转去还是董桥合我的心意,满纸堆里都是浓浓淡淡文字堆砌的不尽意境,像在冬日雪后黄昏的胡同儿,偶尔炊烟袅袅有带些人间的烟火,古意盎然中亦有丝丝“夕阳穿树补花红”的点点温暖。 我读到高尔泰还是会激动,如高山,如大河。每一次翻书都还...  

评分

董桥七十了,时间过得真快,从大学时代读《从前》开始,已经十六七年了,陆陆续续的读,有时觉得甜腻腻的,有时觉得读了会文弱,只好柔日读史,刚日读董桥。如今他七十了,便有了这本《董桥七十》,好友胡洪侠选了七十篇董桥,像一串全黑的椰子蒂珠(见《故事》里的《静园鹭江...  

评分

图书馆里找不到《旧日红》却找到了《董桥七十》。董老的散文用词典雅精致。有人说董桥的文章过于雕琢,我以为这恰巧是他们这辈人做人做事的习惯。他谦逊的说:自己只是摸得着些许民国文人的络脉,而我们在喧嚣的满是公知的时代中,借着一本满载回忆的书,也摸到了一丝文人的气质。  

用户评价

评分

董老头的书陆续读了好几本,发现他跟余英时等人还有很多收藏家交好 有点意外 也更加喜欢。卜老师的推荐果然不错。书快读完,班车上突然想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概括:旧人旧事旧风情

评分

七十篇文章皆是旧人旧事旧情,而将这些牵连起来的有很多都要归于旧物和旧居。董桥的文字太雅了。

评分

董老头的书陆续读了好几本,发现他跟余英时等人还有很多收藏家交好 有点意外 也更加喜欢。卜老师的推荐果然不错。书快读完,班车上突然想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概括:旧人旧事旧风情

评分

我是爱读董桥的小品文的。落笔稳练,简洁明了,言旧事,旧人,旧物,字里行间飘着化不开的古意。读多了,像在山乡雅居里住久了似的,有萧然意远的幽趣,满心都沉浸在清风明月的旧梦之中。舍不得醒来。

评分

“名家文章”,富贵得耀目。套用谈论字画的一个词,“太甜了”,读着就发腻。关键是名家未必真行家,只不过喜欢和谁拉拉近乎,讲讲人情掌故,豁着大口摘几个古词雅句,一派风华。一般人当然很难企及了,人家举手投足可是真正的豪气。不过玩乐,都无可厚非了,还有炫耀总强过败家的混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