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回忆

帝国的回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郑曦原
出品人:
页数:384
译者:
出版时间:2007-0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70518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晚清
  • 中国近代史
  • 纽约时报
  • 帝国的回忆
  • 中国历史
  • 近代史
  • 中国
  • 历史
  • 帝国
  • 回忆录
  • 政治
  • 权力
  • 战争
  • 文明
  • 人物
  • 时代
  • 叙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书中所配的百余幅图片和照片,主要选自与文章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报刊。这些出自西方国家记者之手的景像和现场实录,更增加了本书的历史感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郑曦原,1963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后又就学于纽约语言学院和外交学院。大学毕业后曾志愿去陇南山区锻炼三年,担任过乡镇企业厂长、副镇长。1987年后在甘肃省文化厅 国家物价局工作。1992年调入外交部,后曾在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工作三年,现供职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著有《中国远古文化》(1995年)。

目录信息

前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引子 晚清史是我心中尘封的痛
第一篇 夕照的社会
1854年的上海:自由港
新闻专稿:清国东段长城观察记
新闻专稿:清国名城广州游历记
述评:英国鸦片贩子力阻清国禁烟
铁路和电报有望在清国出现
清国社会新闻几则(一)
清国社会新闻几则(二)
四川巴塘发生强烈地震,3000人丧生
新闻专稿:广州的一天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一个美国人的游记
特写: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
述评:罪恶的鸦片贸易
清国人口数字引起争论
首家机器棉纺织厂在上海建立
述评:清国苦力价几何?
1886年的上海:租界见闻
特稿:大清国邮政专述
述评:清国的丝绸工业
述评:清国的财税稽征制度
亡命天涯的传教士
述评:一位美国工程师在粤汉铁路沿线的观察笔记
电灯将照亮北京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
述评:沉重负荷下的帝国财政
1908年的上海:对美贸易出口1055万美元
第二篇 蜕变的变化
新闻专稿:清国的官式学堂
大清国将向英美派遣留学生
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
一份清国讣告
令人恐怖的考试制度
清国人将一天时间划分为12个单位
清国人发明的“洋泾浜英语”
述评:“四书五经”维系着清国灵魂
中文报纸在上海的发行量稳步上升
5020卷《古今图书集成》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述评:汉语奇异的表达形式
述评:清国官场腐败危及人类道德
清帝颁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新闻专稿:清国报业见闻
慈禧皇太后以孔子伦理观反击西方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复制碑私运纽约记
清国特使向美国赠送5000册中华图书
第三篇 诡异的内政
述评:同治皇帝暴卒,北京政局扑朔迷离
新闻特写:清国皇亲国戚多达四万
特稿:清国皇室生活记趣
述评:光绪皇帝学英语
李鸿章会见国际禁烟联盟执业秘书
……
第四篇 艰难的国防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第六篇 革命的抉择
第七篇 绝境的奋争
附录:《纽约时报》晚清报道选辑总目录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由外国人描写的晚清中国,基本客观,阅读时闻到了晚清社会的那种呆板腐闷气息,试想自己若在其时又能奈局势何?又能有所超脱否?翻回书序时看到读者所谈杯茶平心,也就欣慰了许多,毕竟这是历史,吾国已在复兴途中迈出了很大一步,虽路途仍甚遥远。  

评分

尽管根据“国情”,这样一本选编《纽约时报》的新闻和评论的书,必然会有很多删节,但能看到当年外国人视角的第一手资料,还是很有价值的。尤其是关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记述,和一些反映欧美对中国看法的文字,相当不错。 现在这个当代中国版的一大硬伤是,一些人名常用字可能...  

评分

评分

这是读的第一本罗胖推荐的书。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于罗的一个观点特别感同身受,就是“时间的力量”。很多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旦加上时间的维度来衡量,坚持下去,最终就会质变为令人惊叹的奇迹。 14年春节后,久等《罗辑思维》视频节目不更新,不详的预感最终被证实,一...  

评分

读史明智,是每一个读书人内心的渴望。大哲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固然主旨是宣传读书的益处,强调读得每一种好书都能使人裨益,但其将”读史使人明智“放在第一位,我认为不是随意而...  

用户评价

评分

2010-12-30;收录《纽约时报》对晚清中国的报道,翻了一遍,看看配图,挺有意思的。作者是驻美使馆的工作人员,因此我也不想品读了。

评分

买了三年了,第一次读。。有些关于大清国民日常社会生活的琐记还是很有意思的,只是老外的口气那是活生生的鄙夷么。。

评分

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李鸿章拜访美国收到的礼遇以及答美国记者问,仅仅很短的篇幅,涉及到改革、科举、市场竞争、劳动力、立法、舆论监督等话题,要比如今的很多单位包括政府的套话要精彩、开放多了

评分

校图书馆

评分

纽约时报上的大清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