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按语:《快乐的科学(1882)》中最重要的主题是卷3开篇提出的“上帝死了(God is dead)”:目的论、真理和知识、道德和宗教都坍塌了,价值等待着被重估。然而,“上帝死了”这一事实对于尼采来说却是欢乐之源,因而有《快乐的知识(or科学)》,“这影响也许同人们估计的恰...
评分不像其他哲学家如康德的长篇累牍和措辞深奥,尼采的哲学简短而丰富,关注某个深奥问题的态度就像洗冷水澡——快进,快出。(《快乐的科学》)这几年,我对生活的思考禁锢在一个“摆钟”之间来回游荡,时而欢欣,时而痛苦充盈。怀疑使我打破常规又无法冲破束缚,所以《快...
评分读尼采的书,即简单又困难。 简单是因为你随时都可以抽一点时间读上那么一小段格言体。 困难的是对文字的理解可能和文字的数量成反比。 所有人尤其是中国人应该读一读尼采,我们听到太多的马列毛,实在需要听听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评分尼采的身体是真不怎么好,所以中后期长年生病,怕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作品也长篇大论的少了,而更多的片断式和语录式,当然这也是西方传统的文学形式,短的有《道德箴言录》,长的蒙田《随笔集》等。总之这种体裁方便不是专业弄学问者的突发式的智慧结晶,但反过来系统性也略差...
评分同《道德的谱系》,同日书评 1.我忽然发现,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哲学家,很有趣。心理学认为,每个成年人的经历和想法,都弥漫着他童年的色调。最近读到孔子、尼采、顾城,发现确实是这样。心理学的这个定律,在思想家身上表现得最明显。童年得到很好照顾、富有安全感的人,长...
这一套果然良心。。底下德本法本的注释都有
评分看过
评分声音的危害 嗓门太大,简直不能思考精细的事务 (噗噗噗!!
评分常常在想,为什么我理解的哲学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是不是跑偏了,或者根本不上道。可是尼采,这位学院外的泓泉哲思,让我又燃起希望。也许哲学根本不需要彼此思想上的扣对或理解,而是专注清扫自己满身的时间表征。
评分常常在想,为什么我理解的哲学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是不是跑偏了,或者根本不上道。可是尼采,这位学院外的泓泉哲思,让我又燃起希望。也许哲学根本不需要彼此思想上的扣对或理解,而是专注清扫自己满身的时间表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